國外新聞

    專訪德ALEO執行長:保證收購制退場  光電依舊成長  儲能時代來臨

    也許你想知道

    台灣因電價較德國低,使用再生能源的誘因不高,但享受低價的同時,也失去經濟轉型與升級的契機。而旭泓全球光收購德國太陽能模組廠Aleo,為首次台灣太陽能產業的海外模組廠收購。

    本文轉自環資中心;陳文姿報導

    2014年5月中美晶旗下子公司旭泓全球光電以2歐元收購德國太陽能模組廠Aleo,這樁收購案是台灣太陽能產業首見的海外模組廠收購。在太陽光電發展已趨成熟、政府補助收購再生能源政策逐漸退場的德國,太陽能市場前景是否依舊看好?台灣太陽光電發展如何借鏡德國?本報特別訪問Aleo執行長陳耀閔。

    德國太陽能廠ALEO執行長陳耀閔。攝影:陳文姿

     

    中美晶經驗:確立市場區隔、穩定布局

    Q : 中美晶集團為何選擇併購Aleo?歐洲光電市場前景是否看好?

    陳:Aleo於2001年成立,主要生產太陽能面板,在德國擁有良好的市場評價、品牌、定位,產品品質也有頂尖的評價,卻遭逢經濟危機、中國低價競爭等不利因素而連番虧損。

    在併購Aleo前,中美晶的高效P型Celco單晶電池就是經Aleo嚴格審核認證的唯一合格供應商。經約一年的磋商,中美晶與原Aleo的最大股東博世集團共同決定由中美晶接手Aleo,以達高效電池與高效模組中下游垂直整合的效應。

    併購Aleo對中美晶集團而言,代表集團從零件廠跨足模組製造,也就是從中游(B to B)跨到下游全球最成熟太陽能歐洲市場(B to C)。取得Aleo的品牌與市場地位,對中美晶打入歐洲市場有很大助益。

    中美晶集團接手後就著手把Aleo的市場導向高效能,避免跟低效能市場削價競爭。加上歐盟委員會設下最低進口價格(MIP)機制,近年歐盟光電價格市場已趨穩定。

    產業的波動是難免的,早期太陽能價格會跟油價掛勾。但近幾年已經證實,即便油價很低,再生能源安裝量還是持續成長。愈來愈多人認同太陽能是穩定可靠的能源。

    不過,這依舊是高度競爭的市場,德國太陽能大廠Solarworld今年五月才剛宣布破產,就是因為太慢轉型到高效能市場。要贏過對手,產品一定要有區隔,這件事我們從三年前就注意到了。

    Aleo Solar Gmbh位於德國Prenzlau的太陽能模組廠。圖片提供:Aleo

     

    保證收購制度走向競標  大面積太陽能廠走向自用

    Q:德國從2000年開始再生能源保證收購制度(躉購制度, Feed-in Tariffs,簡稱FIT)後,再生能源快速成長。但近年再生能源的收購價格一再滑落。2017年開始競標制度,價格壓的更低,這是否不利再生能源市場?

    陳:所有的市場一開始都要靠政治的支持。德國是全球最早推出保證收購制度的國家,許多國家也都仿效這套模式。在補助制度初期,業者與民間投資再生能源是因為報酬率很高。隨著補助價格降低,設置再生能源逐漸走向為自發自用,近年依舊維持穩定成長。

    依據再生能源法(EEG)新規定,太陽光電裝置容量低於750KW並不需要競標,但收購價還是須依市場機制調整。

    目前,賣出綠電每度只能拿回8.84 ~12.27歐分的補助(約台幣3.2~4.4元,依據不同安裝而異),但是,向市場買電卻要23歐分左右(約台幣8.25元,因電力方案選擇與用電量而異),所以,用戶發電自用絕對比買電更划算。就算沒有政府補助,民眾裝設再生能源意願還是不減。

    目前,德國屋頂太陽能普及率低於10% ,還有許多發展空間,發電自用搭配儲能設備,將是未來主流。

    新興市場廝殺慘烈  成熟市場確保穩定獲利

    Q: 為何中美晶選擇進入發展成熟的歐洲市場,崛起中的新興市場會不會獲利更高?

    陳:近年太陽光電市場重心趨向美、印、中、日等國,歐盟雖然不是主要市場,但仍維持每年5GW至8GW的安裝量,不會暴起暴落。以我的觀點,一個穩定的市場,才是可以長期發展的市場。

    新興市場機會大,但競爭也多,以中國為例,連境內一線廠也受到二、三線廠的削價競爭,承受很大的壓力。市場成熟度、政策配套都必須納入投資經營考慮。朝令夕改的環境,不穩定的市場,廠商要承擔很高的風險。無法培養穩定的需求,也很難成為健康的產業。

    德國經驗:儲能是下一波趨勢

    Q: 在再生能源保證收購制度早期,政府大量補助再生能源發展。到現在,德國走向競標制度,政府穩定控制再生能源增長。下一波的趨勢是什麼?台灣如何跟上這波趨勢?

    陳:三年前,日本正處在大力補助再生能源、大量設置地面型光電的階段,當時一位商社社長來德參訪,我就建議他注意儲能的潛力。現在看來,這趨勢更明確了。

    大型的地面太陽能發展後,就會走向分布式的屋頂太陽能,接著,下一波就是儲能。德國這二年已經開始補助儲能,市場需求迅速成長。

    對台灣而言,因為電價較德國低,再生能源自發自用或是儲能的誘因都不高。但是,享受低價的同時,也失去經濟轉型與升級的契機。

    無可否認,轉型一定有陣痛期。台灣如何跟上世界潮流,這要看政府如何引導經濟轉型,也需要民眾想法的改變。

    ※ 編註:本報導內容為7/24~7/31德國綠能參訪行程的一部分。綠色和平台灣辦公室安排並贊助此次行程旅費,但完全不干預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環境資訊中心2017年09月08日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734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