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歐洲議會選舉 歐盟將繼續當世界的環境政策領頭羊嗎?

    蘋果iPhone 15換上Type-C介面;產品銷往歐盟須過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關;不能使用毀林的農地生產巧克力,以上影響全世界的規範均源自歐洲。歐盟在過去五年引領多項氣候與環境法案。隨著本週歐洲議會選舉,27國公民將決定歐盟的新方向。新歐盟何處去?

    德國海德堡的Friday For Future氣候抗議活動,抗議者要求減碳與氣候正義。圖片來源:Stephan Sprinz(CC BY 4.0)

    一、氣候不再是首要目標

    上屆歐洲議會選舉在2019年,正值全球響應氣候大罷課的高峰,綠黨聲量高漲。新上任的歐盟執委會順勢推出歷史性的綠色政綱(Green Deal),提出多項環境與氣候法案。

    歐盟誓言讓歐盟在2050年成為世界第一個氣候中和大陸,但根據綠色政綱晴雨表,六成專家認為,新議會將在氣候與環保政策上大打折扣。

    疫情、戰爭引爆民怨,向來反對綠色政綱的極右翼政黨趁勢崛起。氣候智庫《Carbon Brief》舉例,議會保守黨團(ECR)已表明將嚴審「有問題的目標」及綠色政策的「負面影響」。《歐洲動態》資深編輯更直言,「綠色政綱成了本屆選舉最大出氣筒」。

    歐洲議會的報告顯示,氣候不再是這場選舉的核心議題,民眾期待議會優先解決貧窮、公共衛生兩大問題,但仍有三成公民將氣候變遷與經濟並列第三。

    歐洲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民調發現,讓歐洲人在低價能源和減碳二擇一的話,多數人會選前者。ECFR解析,歐盟仍支持對抗氣候變遷,但不想承擔龐大的成本。

    2024歐洲多國農民發起抗議,影響自然復育法進程。圖片來源: EPP Group(CC BY-NC-ND)

    二、農民抗議、自然復育進程延後

    大選前半年,歐洲農民抗爭接連上場、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的農民駕著曳引機上街頭。在歐盟所在的布魯塞爾街頭,爆發焚燒輪胎,對警察噴灑液肥等激烈衝突。《自然復育法》(Nature Restoration Law)成了引爆不滿的原因之一。

    《自然復育法》希望在2030年前復育20%的歐盟陸地跟海域,並在2050年復育所有生態系。對農民來說,這個法案限制使用農藥、並要求保留自然棲地等,將讓生產成本上升。歐洲議會秉持初衷,仍在2月通過法案。但在八國政府投入反對陣營後,《自然復育法》近乎潰散。

    事實上,農民抗議內容不盡相同,有些是抗議通膨高漲、燃料補貼削減、補貼流程繁瑣、有些抗議國外農產品的不公平競爭。

    Carbon Brief》報導,歐洲議會最大黨歐洲人民黨(EPP)表示,歐盟應提供更多資金,協助農民兼顧環境。但《歐洲新聞台》指出,農業資金無法照顧大部分的農場工人,若讓右翼政黨主導議會,農業部門的綠色目標可能會再延後。

    三、用綠色產業推動經濟與能源自主

    俄烏戰爭暴露了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高度依賴。俄羅斯以減少天然氣供應威脅歐洲,讓歐洲度過嚴寒的冬天,電價狂飆,有人甚至轉向燒木取暖。這個慘痛的經歷使得能源安全、與產業競爭力成為本次大選的焦點,氣候暫且先擺一旁。

    Carbon Brief》指出,多數的政見都強調促進歐盟經濟發展、提高競爭力,並將美國、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確保歐盟不再過度仰賴外國資源。例如,歐洲人民黨(EPP)提出要開發清潔技術產業的國內市場,並將產品賣到全世界。

    以電動車為例,歐盟遇到中國電動車的低價競爭,《歐洲新聞台》解釋,歐盟想提高關稅,卻擔心中國報復,影響歐洲車商在中國的銷售。這些不斷出現的難題,將考驗著下屆議會。

    【2024歐洲議會選舉】系列報導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698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