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長的跨海電力電纜「維京電纜」(Viking Link)2023年12月29日正式商轉。這條近765公里的高壓直流電電纜跨越北海,連結丹麥跟英國,可提供250萬戶英國家庭用電。
降低用電成本 減碳還能提高能源安全
維京電纜於2019年動工,總容量達1.4GW。目前商轉的是第一期計畫的800MW,未來一年內將逐步提升至1.4GW。
總經費達17億英鎊(約新台幣670億元)的維京電纜由英國國家電網(National Grid)與丹麥國有電網營運商Energinet合資興建。由於丹麥電力較為便宜,國家電網預估未來十年內,這個計畫累計可為英國省下超過5億英鎊(約新台幣197億元)的電費。對於丹麥來說,進入英國高價電力市場,也有助提高售價。
除了省電費,跨國電纜也有助減碳並提升能源安全。英國、丹麥兩國均大力發展風電,但風力發電會受氣候影響。跨國電纜可以讓兩國互通有無,進一步提高電力系統的再生能源占比。
根據國家電網估算,維京電纜運轉的第一年就可減少60萬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28萬輛汽車的碳排。
維京電纜的兩邊,分別是英國林肯郡的筆克芬市(Bicker Fen)變電站和丹麥日德蘭半島的Revsing變電站,除了海底電纜,維京電纜也包含了總長67公里的陸纜。
提升再生能源占比 歐洲投入跨國電網建置
電網跨越國界在歐洲大陸非常常見,隨著科技進展,跨海電網也不稀奇。以英國國家電網為例,英法間第一條跨海電力電纜IFA於1986年商轉,第二條英法電纜IFA2則於2020年加入商轉。另三條則分別與荷蘭(BritNed)、比利時(Nemo Link)、挪威(North Sea Link)連接。維京電纜是英國連接歐洲電網的第六條電纜。
2022年,由俄羅斯往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線炸毀,促使歐洲提高能源自主的決心。2023年4月,九個歐洲國家在北海峰會上共同承諾,2050年前要將北海離岸風電裝置容量擴大七倍,2050年達到300GW。這項工作不僅只建置再生能源,還包括跨國電網。
國家電網去年也宣布與電網營運商TenneT合力建置連接英荷的LionLink,預計於2030年代初期啟用。與比利時連接的第二條電纜Nautilus正在規劃階段。國家電網預估,跨國電網可協助英國在2030年以前減少1億公噸的碳排放。
參考資料
- National Grid(2023年12月29日),National Grid announces commercial operations of Viking Link – the world’s longest land and subsea interconnector
- BBC(2023年12月29日),World's longest undersea and land power cable switched on in Lincolnshire
- Viking Link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