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巴拿馬運河陷70年最嚴重乾旱 聖誕海運與能源運輸都受影響

     

    聖誕節採購旺季即將來臨,海運卻出了狀況。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近日宣布,10月降雨量創下70年來新低紀錄,調節水位高低的湖水不足,每日航運量11月3日起調降至25艘。

    預期乾旱短期內不會緩解,明年2月可能降至18艘,比起正常航運量,少了近一半。美東與亞洲間的貨物、液化天然氣、農產運輸都可能受到影響。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是連結美東與亞洲重要的航運路線。圖片來源: Roger W(CC BY-SA 2.0)

    不僅貨運延誤 能源運輸也受影響

    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長約80公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貿易航道之一,運量約占全球貿易量的3%。一般情況下,每天約有34-36艘船穿越運河。但今年雨水短缺,管理局削減運量,6月起陸續提出管制,包括限制每日航運量與船隻吃水深度等。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7 月底將每日通行量下調至32艘;10月底再度宣布,11月3日起通行量再降至25艘。《金融時報》報導,管理當局請客戶儘早預約,否則可能要等上2.7天才能通過。

    根據《CNBC》,美國東岸跟亞洲間的貨運經巴拿馬運河會比較快。以中國深圳到邁阿密為例,經蘇伊士運河需41天,穿越巴拿馬運河只要35天。雖然巴拿馬運河仍具優勢,但運輸公司已經重新評估風險。

    紐約運輸公司OL USA的執行長貝爾(Alan Baer)指出,通過蘇伊士運河要多花上7-10天,這代表額外的時間與金錢,但至少可確定貨物抵達時間。

    受影響的不僅是一般貨運。供應鏈風險分析新創公司Everstream Analytics的首席氣象學家戴維斯(Jon Davis)告訴《CNBC》,煤炭運輸、農產與美國輸往亞洲的液化天然氣也會通過巴拿馬運河。

    聖嬰現象發威 乾旱前所未見

    由於太平洋比大西洋高24公分,船隻無法直接航行穿越巴拿馬運河,而是靠所謂的「船閘」來調節水位高低,讓船隻跟著水位上升下降,順利移往下一段航道。船閘水位調整要靠湖水,湖水主要來自雨水。因此,一遇上乾旱,船隻通行便會受限。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特殊的「船閘」設計,需要靠湖水來調節水位高度。圖片來源:helen@littlethorpe(CC BY-NC-ND 2.0)

    金融時報》指出,這不是第一次巴拿馬運河因乾旱而限航,但雨季(5~12月)期間限航極端少見。管理局將今年的乾旱指向聖嬰現象。

    根據《路透社》,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說明, 2023年10月降雨量創下1950年以來新低紀錄。截至目前為止, 2023年是同期第二乾旱的年份。調控船閘水位的加頓湖(Lake Gatun)水位「仍持續下降,已達同期的最低水位」。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73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