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研究:每年900萬人因環境污染而死 空污是最大宗

    編譯/姜唯;審校/許祖菱

    《華盛頓郵報》報導,17日刊登在《刺胳針地球健康》(Lancet Planetary Health)的新研究顯示,污染仍然是世界上造成疾病和過早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從2015年到2019年,空氣污染、水污染或有毒化學污染每年造成900萬人死亡,且90%以上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超過了戰爭、恐怖主義、道路傷害、瘧疾、毒品和酒精造成的每年死亡人數。

    從2015年到2019年,空氣污染、水污染或有毒化學污染每年造成900萬人死亡。圖片來源:Marcin Jozwiak/Unsplash

    空污造成最多過早死亡 室內污染源問題有減輕

    該研究分析了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傷害和風險因素的資料,發現空氣污染是造成過早死亡的最大宗因素,共導致670萬人死亡。水污染導致140萬人死亡,而鉛中毒導致近100萬人死亡。主要作者富勒(Richard Fuller)及其團隊從2015年就開始進行類似的分析,目前已經分析到2019年。

    雖然過去五年與污染相關的死亡總數沒有變化,但有些地區的污染源發生了變化。過去,大多數致死污染源為室內和家庭空氣污染,包括室內爐灶燃燒木材或糞便釋放的細小煙塵。不乾淨的水和未經處理的污水也奪走了超過100萬人的性命。

    富勒說,近年來這種污染源有所減少,因為中國和印度的許多家庭已經改用瓦斯烹飪。

    現代污染源崛起:化石燃料、內燃機、有毒化學物質

    但這是報告中唯一的好消息。雖然傳統污染源問題減輕,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化石燃料燃燒,以及汽車內燃機和有毒化學污染。這些「現代」污染源為發展中國家帶來更大的健康風險。

    化石燃料燃燒、汽車內燃機和有毒化學污染等「現代」污染源,為發展中國家帶來更大的健康風險。圖片來源:Automobile Italia/Flickr(CC BY 2.0)
    化石燃料燃燒、汽車內燃機和有毒化學污染等「現代」污染源,為發展中國家帶來更大的健康風險。圖片來源:Automobile Italia/Flickr(CC BY 2.0)

    2019年,在全球超過一半的國家,室外空氣污染和有毒化學物質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了室內空氣污染和水污染。例如,中國有超過200萬人死於工業和化學污染,而傳統污染源造成的死亡人數約為36萬7,000人。不過在非洲,雖然工業污染問題正日益嚴重,傳統污染物仍是造成污染相關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富勒和他的同事發現,從2015年到2019年,這些「現代」污染源造成的死亡人數增加了7%;且自2000年算起,已飆升66%。

    富裕國家將污染也外包 20大經濟體造成200萬空污死亡

    這些死亡事件還對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造成損失。在南亞,僅空污致死就導致2019年GDP損失10.3%。全球來說,空氣污染相關的死亡使經濟產出減少了6.1%。

    在南亞,僅空污致死就導致2019年GDP損失10.3%。圖片來源:Prami.ap90/維基百科(CC BY-SA 4.0)

    同時,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在國內落實污染控制措施,並將部分工業生產線轉移到較貧窮的國家,減少了國內污染相關死亡導致的經濟損失。

    然而,去(2021)年11月的一項研究顯示,由於將產品生產外包給發展中國家,全球20大經濟體造成了200萬例與空氣污染相關的死亡。主要作者南齋規介(Keisuke Nansai)表示,如果沒有任何介入,低收入國家的死亡人數將繼續增加。

    各國落實減碳、發展再生能源 有望降低污染死亡人數

    富勒說,如果各國確實實施自主減碳計畫,有可能減少造成污染死亡的原因,如空氣污染。例如,再生能源將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進而改善空氣品質。南齋說,如果這些計畫成功,理想情況下,空氣污染死亡人數不應再如此之高。

    南齋表示:「(控制升溫不高於)1.5°C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標⋯⋯化石燃料污染相關的死亡人數不應該再增加。」疫情之下,2020年經濟活動也有所下降。「我們需要確保2019年的過早死亡人數已經達到峰值,未來應該要繼續減少。」南齋說。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0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