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研究:全球生態完整原野地僅剩3% 有賴原民社群守護 倖免於人類破壞

    編譯/姜唯;審校/林大利

    獨立報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地球上生態完好無損的土地只剩3%,顯示人類活動對物種棲息地的破壞程度比過去所想的要大得多。

    根據一項新研究,地球上生態完好無損的土地只剩3%。亞馬遜雨林砍伐照。照片來源:Araquém Alcântara/WWF-BRasil

    過去認為完整的棲地中 物種其實也面臨獵殺或外來種入侵

    研究人員說,儘管人們逐漸認識到那些生態完好無損的原野地,對保護生物多樣性來說很重要,但現在地球上稱得上「生態完整性滿分」的區域已經非常少了。

    這份發表在《森林與全球變遷前沿(Frontiers in Forests and Global Change)》期刊上的研究估計,世界上只有2.8%的陸地表面是「生態系功能完好」的,也就是沒有物種損失達到影響生態系統健全運作的地步。這是過去所估計的1/10。

    同時,世界上僅約有2.9%的土地是「物種完好無損」,即沒有任何物種消失。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劍橋關鍵生物多樣性地區(Key Biodiversity Areas, KBAs)秘書處的彭普特雷( Andrew Plumptre)博士說:「我們知道完整的棲地正在日益流失,也知道完整的棲地對生物多樣性和人類來說有多珍貴。」

    「但是這項研究發現,許多我們過去認為算是完整的棲地中,其實有很多被人類獵殺的物種消失,或因為外來種或疾病而減損。」彭普特雷說。

    有學者預測 亞馬遜雨林恐在50年內變成乾旱平原

    該研究確定生態功能完好的地區包括西伯利亞東部、加拿大北部、亞馬遜河和剛果盆地的部分熱帶森林以及撒哈拉沙漠。

    研究指出,許多生態完好的地區是原住民社群在管理的,這些社群「在維護這些地區的生態完整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彭普特雷說,研究結果顯示,「目的性地再引入已消失物種到人類影響力較低的地區,有機會將生態完好土地比例提高至20%」。他補充,前提是「要能夠解決該物種的生存威脅,並且數量要復育到足以發揮生態系功能的水準」。

    今年稍早有學者預測,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佳的生態系統之一的亞馬遜雨林,可能會在未來50年內變成荒涼的乾旱平原。

    同時有其他研究發現,陸域生態系統正迅速接近「溫度臨界點」,一旦超過這個溫度極限,這些生態系統便會開始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8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