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姜唯;審校/林大利
為緩解氣候危機,許多新的綠色技術陸續被開發出來。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廠將取代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廠,電動汽車將取代汽油和柴油車輛。隨著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將逐漸降低,全球暖化的壓力可望減輕。
但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們警告,這可能要付出另一套環境代價,因為探勘和開採建造這些設備的材料,也可能會嚴重影響生態和生物多樣性。
全世界鈷礦六成來自剛果 當地童工、勞動條件問題卻多年未解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地球科學主管赫林頓(Richard Herrington)教授說:「至少在短期內,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將對地球造成新的壓力。和考量其他經濟問題一樣,我們必須重新學習如何考量生態系統的損益。」
赫林頓說,鋰、鈷這類金屬就是很明顯的棘手案例。這兩個元素都是製造電動汽車電池以及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儲能必備的元素。未來十年間,它們的產量可能會大大增加,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生態問題。
以鈷來說,全世界60%的供應量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那裡有許多沒被妥善管理的礦場,雇用著最小才7歲的童工。他們在那裡呼吸充滿鈷的塵埃,可能引發致命的肺部疾病,並在容易塌陷的隧道中工作。
國際特赦組織曾調查剛果的鈷礦開採問題。該組織成員杜米特(Mark Dummett)說:「男女和兒童在工作時連最基本的手套和口罩這類防護設備都沒有。在我們探訪的一個村莊,村民向我們展示了來自當地溪流的飲用水,被礦物加工廠排放的廢物所污染。」
全球鋰礦需求飆升 恐造成地下水位降低、沙漠擴散
鋰的開採也有其問題。未來十年,全世界的鋰產量將飆升。然而,採礦與各種環境問題息息相關。在「南美鋰三角」--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大量抽取地下水以便從礦石中提取鋰,這與當地地下水位降低和沙漠擴散有關。
中國四川的甘孜州融達鋰業公司(Ganzizhou Rongda Lithium)礦場在2016年,就發生有毒化學物質洩漏,污染當地河流,造成大量魚類死亡,引發該地區大規模抗議。
分析家指出,這些生態問題也不僅限於特定金屬。水泥等傳統材料(用於建造水電大壩)、銅(用於連接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廠和城市的電纜以及電動汽車)的需求同樣在增加,一個不小心,都會造成大規模環境破壞 。
製造風力或太陽能發電設備需要數千噸的銅,電動汽車使用的銅是柴油或汽油發動機的兩倍或三倍。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對銅的需求可能會躍升300%以上。
赫林頓說:「與汽油車相比,電動汽車需要多幾十公斤的銅。如果要將英國所有3100萬輛汽車替換成電動汽車,那麼光是英國就需要全球銅總產量的12%。十年內是不太可能達成這個目標的。」
赫林頓強調,礦物開採和精煉的擴張是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將必須設法在創造利潤同時兼顧人權和環境。」
海床蘊藏數百萬噸金屬 有望替代陸地開採 但生態衝擊待評估
這些問題的替代方案之一是限制陸地資源的開採,轉向大海收集所需材料。目前已知部分海洋資源相當有機會,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散佈在海床的金屬結核。這些馬鈴薯大小的礦物富含銅、鈷、錳和其他金屬。根據國際海床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的說法,有些礦床含有數百萬噸的鈷、銅和錳。
因此,現在有數個組織正在調查其中最有希望的幾個礦床,特別是太平洋公海中綿延450萬平方公里克拉利恩-克利珀頓破裂帶(Clarion-Clipperton Fracture Zone, CCFZ),有機會用潛水機器人挖起這些金屬結核。
但是,海洋科學家最近的研究顯示,儘管克拉利恩-克利珀頓破裂帶的深度位於海面以下4000至5500公尺之間,卻也有豐富的海洋生態。2017年一項調查發現,在該地區的深海平原上生活著30多種科學界從未發現過的全新物種,其中大多數是全世界最大的單細胞生物「有孔蟲門原蟲(xenophyophores)」。
海洋科學家警告,採集海床上的金屬結核可能破壞這些生命形式。自然歷史博物館深海生態研究人員格洛弗(Adrian Glover)說:「目前我們仍然沒有足夠的海床資料來判斷開採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