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陳文姿
受疫情影響延後近三個月的雲林允能離岸風場,在國產化上趕進度。今(29)日負責打造水下基礎轉接段的俊鼎進行交貨儀式。由台朔重工製造的水下基礎也超前交貨,元件已送上船,預計7月底就要開始打樁。允能風場開發商達德能源(wpd)表示,目標今年完成40座風機,另40座訂在明年完工。
允能風場位在雲林外海8公里處,使用80架8MW西門子歌美颯風力發電機,共計640MW。海上施工將分2020年與2021年二階段。依工業局要求,2021年施工有四大部分需在地採購,也就是國產化。不過國產化部分已提前在今年交貨,讓允能風場成為台灣第一座具「國產化成分」的離岸風場。
國產化上場 第一座具「國產化成分」的離岸風場
2019年底海洋離岸風電完工,成為國內第一個商業規模離岸風場。鑒於早期試驗階段,國內缺乏可配合的供應鏈,經濟部並未要求國產化。至於2021年起,經遴選勝出的風場,皆須包含國產化,且逐年增加項目。橫跨2020年與2021年施工的允能風場,變成一半要國產化、一半不需國產化的特殊狀況。
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宣布,允能風場國產化超前達標。原定2021年才要完成國產化的水下基礎、水下基礎轉接段、風基塔架、陸上變電站等,皆提前在2020年交貨。從今年起,允能風場就會是台灣第一座具「國產化成分」的離岸風場。
2021年工業局規範國產化項目包括水下基礎(含基礎與轉接段)、風機塔架、海事工程(近海的海纜支援船)、陸上變電站共四項。允能將風機塔架交給金豐機器;水下基礎由台朔重工承攬,俊鼎機械製造轉接段;兩座陸上變電站由GE Taiwan承包,下包給中興電工、華城電機等。海事工程海纜支援船則交給宏華營造。
王雲怡解釋,在國內供應鏈建置初期,土地、廠房、都要購置,也要累積經驗,因此國產化產品更貴,甚至比國外產品貴上一倍。國家政策是希望藉由風場建置帶動國內產業鏈。
轉接段連接海面下的水下基礎、與海面上的風機。俊鼎機械董事長譚雲鵬表示,這是俊鼎第一次承接轉接段的製造,感謝德達能源派外國工程師協助,導入歐洲經驗。從零到有,俊鼎現在一個月已經能產出六座轉接段的主體結構。
譚雲鵬會後受訪指出,這次承攬40座轉接段的金額約26-28億,緊接著要做其他風場的訂單,他看好這生意至少做到2035年。
疫情、漁業補償、天候影響 允能拚進度
允能是雲林目前唯一的離岸風電開發商。海上施工在即,前日(27日)卻發生20多艘漁船與允能風電工作船在海上對峙的事件。
王雲怡解釋,雲林漁會登記1200多個漁民,已經有1104個漁民簽署協議書,達德能源賠償了7億多元,遠遠超過漁業補償公式的標準,但還是有不滿意的漁民。他說,賠償標準跟價格是平台協商出來,顧及公平性,難以給予特別優惠,希望漁民體諒。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一般來說,離岸風電海上最佳施工期約在5月到9月間,允能遲至今年7月底才開始施工,時間緊迫。
王雲怡說明,因疫情影響,拖慢了三個月。已經協調下包廠商,在天候允許、安全情況下,到年底都會持續施工。依規定是今年至少要20架風機要併網目標,但允能定下完成40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