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陳文姿
去年5月18日,眾所矚目下,台灣第一座商業規模離岸風場風光開工。今年,彰化台電一期、雲林允能、苗栗海能三座離岸風場都將展開海上施工。少了「第一」的光環,多了疫情考驗。
達德 2020疫情下的離岸風場亞洲布局
雲林允能風場開發商——德商達德能源(WPD)董事長王雲怡坦承,外籍船員、技師、顧問來台的防疫隔離,加上船隻調度,工程進度預計延後一個月左右。
不過,他認為,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以允能風場為例,日、泰都有專業電力集團加入開發夥伴,長期可望帶動國內風電供應鏈往亞洲發展。達德持續爭取2026年後第三階段離岸風場的開發資格,不會缺席。
炎熱夏季來到,台灣海峽強勁的東北季風趨緩。位在雲林外海8公里處的允能離岸風場,總裝置容量640MW,使用80座8MW西門子歌美颯風力發電機,預計2021年完工,屆時將成為亞太地區最大單一離岸風場。
風機的水下基礎於2月順利運抵台南安平港。4月底,德製風機抵達,預計在年底先完成40座以上的風機。不過,安裝風機的大型工作船來台仍在審查程序中,加上船員檢疫問題,至今仍未動工。
日韓東南亞積極布局離岸風電 台灣成為起點
允能是達德能源在台第一個離岸風場。去年宣布27%股權由日本双日株式會社所領軍的日本企業共同投資,包括中國電力(日本)、中電工公司、四國電力和JXTG新日本石油能源公司。今年再度釋出25%股權由泰國EGCO電力集團。達德能源維持其最大股東的地位。
王雲怡解釋,二家夥伴都是電力公司,未來可能在本國興建離岸風場。藉著投資允能風場,他們可以看見台灣產業鏈的品質,有機會把台灣產業帶向這些國家。這項合作也有助於達德能源的亞洲布局。達德能源以台灣作為第一站,在亞洲區已擴展到日本、韓國與菲律賓。
王雲怡認為,風場的開發程序與各國法律重度相關,台灣經驗較難直接應用到其他國家。不過,亞洲人溝通模式相近;台灣曾遭遇的技術面問題與解決方式也可供借鏡,這些都是可分享的經驗。
防疫焦點:船員、施工船隻管制 油價短期影響
自今年初疫情引爆以來,遊輪、軍艦屢屢成為疫病重災區,為了避免防疫破口,離岸風電的工作船隻與船員也受到嚴格管制。
王雲怡說,風電相關的生產與製造並未受到太多影響,運送也很順利。國內疫情並不嚴重,水下基礎與轉接段的製造進行順利,主要受到影響的是外籍人員的入境。除了德達能源聘請的外國技師、下包廠商聘用的工作者也有不少來自國外。
她進一步說明,受到海峽天候因素限制,每年海上施工期大約落在5月到9月間,工程必須盡早展開,否則將更加緊迫。
達德能源公共事務部經理張雅惇解釋,離岸風電工作船抵達台灣後會先到港口載運水下基礎與風機,再去風場進行打樁與安裝,這過程不會與岸上人員有所接觸。不過,船上工作人員在輪班工作期滿後需要安排休息、下船入境。能源局與離岸風電產業協會正對相關防疫措施密切溝通中,相關方案研擬後將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核可。
達德另一個取得2025年以前併網資格的風場,是位在桃園的麗威風場,同樣緊鑼密鼓地進入籌備期。在離岸風電第三階段(2026-2035年)的爭奪戰中,達德並不缺席。日前已宣布與力麗集團旗下的台灣綠電合作,爭取新風場的開發資格。
疫情期間油價降到極低,王雲怡指出,預計到明年初或第二季間,將對全球再生能源產生暫時性影響。至於後疫情時代,各國政府將採什麼樣的復甦策略、對離岸風電的中長期發展是否有正面效果,則需再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