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循序漸進或裹足不前? 再生能源十年路 偏鄉公民電廠拚三贏

    文/孫文臨

    台灣能源轉型的推動,從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至今,歷程長達十年的發展,幾乎兩三年就有新的計畫。但若檢視台電數據,從2009年再生能源占全國發電量3.5%,到去年的5%,僅成長約1.5%,每年成長不到5億度,法規是疊床架屋還是步步為營?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太陽光電公民電廠的作業辦法及參與方式,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今(21)日舉辦「2019偏鄉部落公民電廠工作坊」,邀請官方、廠商與部落三方代表,共同討論過去執行的經驗與未來可能的發展。

    再生能源十年牛步  政府指望偏鄉建設公民電廠

    細數我國再生能源與公民參與的發展,自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2012年「陽光屋頂百萬座」、2016年「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2017年「能源轉型白皮書」再到去年推出的「綠能屋頂全民參與」及「原住民地區參與再生能源設置」與「民間團體於偏遠地區設置綠能發電設備」,新計畫推陳出新。

    不過,經濟部能源局能技組組長陳崇憲表示,目前國內仍有高達98%的能源需求仰賴進口,且進口的都是會造成污染的「非再生能源」——不管是核能發電,還是燃氣、燃煤等火力發電。

    經濟部能源局能技組組長陳崇憲到場參與公民電廠工作坊。孫文臨攝

    為加速能源轉型腳步,經濟部能源局在2018年公告「原住民地區參與再生能源設置補助作業要點」,針對55個原住民鄉鎮,計畫補助超過6億元經費,吸引許多部落響應,已經有21個原鄉完成第一階段申請。

    世界第二! 台灣太陽能板產能僅次於中國

    多次與偏鄉合作架設太陽能板的天泰能源集團董事長陳坤宏說,台灣的太陽能板產業規模是世界第二大,許多民眾對於太陽能仍不了解。陳坤宏說,每當他們進到部落偏鄉,總有許多居民對於太陽能板有所疑慮,擔心下雨會釋出毒素,對於大量外銷歐美的台灣優質太陽能工業來說,這是很大的污辱,希望能透過溝通提升民眾合作的意願。

    陳坤宏指出,太陽能光電廠,看似要10年、20年才能回本,但公民電廠的效益不只是電費補貼和租金回饋。事實上,從他們在偏鄉建置的案例來看,公民電廠可以促進偏鄉產業發展、鼓勵青年返鄉,更能改善當地的生活品質。他舉天泰在台南頂山村頂山國小的案例,藉由引介國泰金控投資30瓩(kW)的太陽光電,建立老人共食學堂,再將電能回售給國泰集團,創造地方、企業、自然三贏的產業結構。

    公民電廠自給自足,對偏遠地區的助益很大。圖片來源:陽光伏特家提供。

    經濟部設單一窗口  仍需簡化申請流程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則說,行政流程的複雜及大量的申請表格,可能是地方公民電廠最大的阻礙,在桃園復興鄉的比亞外綠能部落因為地處偏遠,如果颱風來襲經常就會有斷電的狀況,因此希望發展自給自足的公民電廠。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於工作坊分享比亞外綠能部落推動經驗。孫文臨攝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分享比亞外綠能部落推動經驗。孫文臨攝

    然而,高茹萍表示,他們為了讓部落居民了解太陽光電的運作方式,先建造了一個3瓩(kW)的示範模組,辦了多場共識會議後,好不容易找到適合的場域,太陽能板也已經搭建完成,馬上就要落成啟用,卻突然發現台電的併聯審查沒有弄。

    高茹萍說,「我看到台電的那些審查表格,頭都昏了。幸好陳崇憲組長說20瓩以下不必併連審查,才鬆了一口氣。」她不諱言,過於繁雜的行政流程與法規文件,會讓許多地方居民卻步。

    另外,陳崇憲說,要增加再生能源的量能,不必去蓋大型的電廠,而應該讓地方能有自給自足的發電能力。去年能源局已經補助了39個偏鄉及部落的案子,但要達到2025年再生能源佔20%的目標,除了由上而下的鼓勵,也需要由下而上的動力,透過舉辦工作坊,讓將來有意願建設公民電廠的鄉鎮不必再從零開始,而是站在既有的基礎上接續發展。

    公民電廠申請流程。來源:日益能源科技公司提供
    公民電廠申請流程。來源:日益能源科技公司提供

    居民需凝聚共識  地方產業發展或成最好的誘因

    已經在達魯瑪克部落推動太陽光電公民電廠三年多的台東縣原住民東魯凱文化教育協進會總幹事潘王文賓說,目前部落的光電板主要設置在教會和活動中心的公共場所,居民雖然不完全了解但也都樂見其成。

    「只要人的問題解決了,技術方面的事情都可以克服。」他表示,未來希望也能引介企業協助,並結合原民會、能源局及社區營造的助力,下一步計畫能跟學校合作,不過租用的方式仍待與教育局溝通。

    天泰能源集團董事長陳坤宏分享太陽能如何與生態共存。孫文臨攝

    對此,陳坤宏也說,地方一開始要發展太陽電廠,要成功有兩個關鍵:第一是尋找合法的屋頂做場址。天泰集團起先是想在高雄發展太陽能光電,但卻因為多數民宅屋頂都有加蓋問題,因此才轉往彰化縣台西鄉,替雞舍換屋頂成為他們第一個成功的案例。第二個關鍵是避免合資、合股,才能減少未來爭議的風險。

    為尋找合法屋頂  新技術從偏鄉部落開始

    日益能源科技公司電廠部經理陳紀綸也說,目前在地方推動光電板的設置,其實有意願的民眾不少,但最困難的應該是場域,也就是合法屋頂,大多數西部鄉鎮的民宅透天厝頂樓都有加蓋的疑慮。

    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畫組主任秘書王東永則表示,希望能透過新科技解決既有的問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他說:「原鄉的風、光,充足也優美,但原鄉都面臨工作及產業問題。」引進公民電廠能改善這樣的問題,讓原鄉的陽光可以變成他們的產值。太麻里香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戴明雄牧師也說,推動公民電廠期許能將再生能源轉換成部落的產業,促進經濟自主。

    台灣再生能源的推動已經十年光陰過去,有許多問題仍待溝通與解決,近年來能源轉型議題泛政治化,要如何累積過去的經驗,無論政府、企業、民間團體都在尋求凝聚共識,找出發展綠能更好的方式。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舉行偏鄉部落公民電廠工作坊,政府長官、產業業者及部落居民出席參與。孫文臨攝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舉行偏鄉部落公民電廠工作坊,政府長官、產業業者及部落居民出席參與。孫文臨攝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77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