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台中新社杏鮑菇碳足跡盤查 製造階段碳排占八成最多

     

    為推動2040年農業淨零政策方針,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與台中新社「天下第一菇農產行」合作,針對其生產的「400g袋裝杏鮑菇」,進行碳足跡盤查。發現其產品生命週期以製造階段排放逾八成最多,其中排放熱點為設備用電及冷媒逸散。

    由第三方輔導單位進行訪談進行雙向溝通。圖片來源: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 提供

    種苗場委託第三方輔導單位國立成功大學產業永續發展中心協助進行產品碳足跡盤查。盤查結果顯示,天下第一菇農產行的「400g袋裝杏鮑菇」總排放量為2.1245公斤二氧化碳當量(CO2e)。

    細看「400g袋裝杏鮑菇」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排放比例,製造占81.13%(栽培與採收)。種苗場表示,由於杏鮑菇需經過20日的25℃恆溫栽培,製造階段60.6%設備用電及6.15%冷媒逸散為最主要排放熱點。至於配銷因採自行載運,車用柴油排放併入製造階段,不重複採計。

    其他階段排放比例,原物料占16.55%(太空包、木屑等)、使用占2.32%(如消費者以熱水汆燙)、廢棄占0.01%。種苗場表示,後續將繼續輔導業者申請產品碳足跡查證,與向環境部申請碳標籤。

    種苗場指出,杏鮑菇產品碳足跡盤查是依據環境部公布的「雜糧及蔬菜」產品類別規則(PCR)進行,以「搖籃到墳墓」概念分段執行評估。

    天下第一菇杏鮑菇產品生命週期製程地圖。圖片來源: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 提供

    除了碳盤查,種苗場表示,也將進行內部人員淨零排放議題有關專業人力培訓,包括ISO 14067(產品碳足跡)及ISO 14064-1(場域碳盤查),做為農企業陪伴輔導低碳轉型,繼續引領綠色消費與綠色生活。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202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