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想知道
南風影展將台西人的故事展現在世人的眼前,近年來台西村的村民冀望積極透過綠能發展重生,扭轉空氣污染對這裡帶來的影響。
專訪《南風》作者許震唐
本文轉自環資中心;陳文姿報導
彰化台西,一個位於濁水溪口,鮮少人到過的邊陲小村莊。小村連連上新聞版面,不是因為純樸的田園風光。而是因為與雲林六輕僅一水之隔,每當南風吹起時,六輕的汙染就往台西飄,讓台西成為世人口中的癌症村。
台西村的故事透過村民許震唐、記者鐘聖雄的攝影集《南風》,與一場場在全台展出的攝影展,呈現世人眼前。但現在,台西村要脫離受害者的角色,希望藉由太陽能跟風力發電找回屬於台西的榮輝。
「如果我們可以透過綠能重生,無疑不是對工業污染打一個大巴掌。」
台灣第一個綠能村計畫 期待綠能帶動村莊找回生命力
台西村要做台灣第一個綠能村,這想法要追溯回2014年。當時,詹長權在台西與頂庄兩村進行成人世代的社區健康檢查。2015年,初步結果出爐,380位居民中,高達73位的尿液中有5項以上重金屬超標,對居民造成相當的震撼。居民急於對抗污染、改善環境的想法,與詹長權提出的綠能構想很快產生共鳴,促成「台西村綠能社區促進會」的籌備。
「在村莊生產的電力不僅可以自給自足,而且還可以賣電。賣電的收益回饋到村莊,帶動台西新生。」
許震唐的心中的綠電並不是將土地租給綠能廠商,而是讓居民直接參與,經營與回饋都留在地方,讓台西再度活絡。這個想法剛好跟公民電廠的核心精神不謀而合。
公民電廠,就是由公民集資成立小型發電廠。因為資本額有限,投資標的多為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小如螞蟻般的力量銳不可擋。在國外,公民電廠成為國家推動再生能源的一大助力,在國內卻還有待突破。
企業搶食綠能大餅 公民電場發展刻不容緩
位在彰化濁水溪出海口的台西村不缺好的太陽能、風能條件,卻面臨資金、土地等問題。
要成立公民電廠,首先必須成立組織。「台西村綠能社區促進會」目前正在連署階段,目標是爭取1/2以上村民的加入。
其次,場址選定。台西村地處風頭水尾,是彰化沿岸風場最佳的地點之一,堤防外也許多土地。許震唐盤點後,認為地面型太陽能建置最為快速,風力發電也很有潛力。
第三,土地。台西堤防外的土地是國有土地,這計畫沒有政府的支持難以辦到,而目前正是關鍵性時刻。
由於新政府宣示能源轉型,全力推動太陽光電,將太陽光電潛力場址交由廠商開發。一個偏鄉小村莊,連公民電廠都還未成立,如何跟政府要求「請留下一片土地給我們」?
「我們很怕政府把太陽光電發展潛力的土地都畫入不利耕種區,然後全部都交給光電財團大廠開發。這麼做無疑將扼殺社區公民參與的可能。」
「不能這樣做!」許震唐強調,政府必需保留社區參與的權利。將一定土地比例提供公民社區經營綠能,盡一份政府對公民社會的保護責任。
學習德國分散式電網 台西發展本地經驗
2017年7月,許震唐才到德國參訪地方的能源轉型經驗。他看到許多地區性小電力公司與民眾共同加入的公民電場實例。區域所產生的再生能源都優先在區域內使用,不足或過多的才跟電網調度,減少大電網調度的負擔。這一點在815全台大停電之後更顯重要。許震唐認為,再生能源發展一定要走向地區自給自足,德國已經有寶貴的經驗,台灣不能再走回大電網的老路子。
現在,許震唐最著急的就是跟時間賽跑。在潛力土地都被財團進駐前,趕緊成立台西公民電廠。這是為台西村,更是為其他有相似困境的偏鄉。
「如果我們能創造一套可行的公民電廠模式,就可以把這套模式複製到其他地方。」
「台西是偏鄉的邊陲,長期飽受工業污染。如果這樣的台西,能從綠能中找到重生的機會。對於環境正義、能源轉型將有極大的價值跟意義。」
環境資訊中心2017年0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