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台灣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開鑽 目標地底4公里30MW潛能

     

    中央研究院與中油公司合作,於宜蘭員山開鑽全台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目標深度超過4公里,昨(21)日舉辦開鑽典禮。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此次是我國首次進行深度超過3公里的深層地熱探鑽。這口井以研究目的為主,探鑽過程中蒐集地質等重要資訊,累積技術經驗,若研究後適合發電,也將申請電業執照。據目前探測結果,當地地深層熱潛能達30MW,可供約數十萬家庭用電。

    員山深層地熱探測井。圖片來源:中油提供

    中研院攜手中油 開鑽國內首例深層地熱

    我國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地熱發電不受天候等外在因素影響,可做為基載電力,在國際間受重視,是風電或光電以外的再生能源選項。中研院與經濟部在宜蘭縣員山鄉推動全國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命名為「員山1號井」,昨日上午舉辦開鑽典禮。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解釋,此次是我國首次進行深度超過3公里的深層地熱鑽探,目標深度超過4公里,預計鑽探時間一年半。此次鑽井主要目的是驗證模型,目標以研究為主,可以讓未來的探測更精準,在此累積的技術經驗也可以進一步應用到別的地熱開發,但若具有足夠發電能力也不排除進一步申請電業執照。

    廖俊智說明,中研院投入地熱探勘,應用了大地電磁、反射震測等探測技術,才選定此地點,並耗費兩年時間,建立地下熱源3D模型,定位地熱能源儲集位置。

    中研院研究員李建成表示,目前探測發現,員山案場地下有兩個熱儲集層,其中一個是深度3公里內的淺層地熱,發電潛能約4~6MW,另一個是深度3~5公里的深層地熱,估計發電潛能達20~30MW,可供約數十萬家庭用電,但實際狀況仍需要鑽井下去才能得知。

    經濟部與中央研究院今日舉辦開鑽典禮。圖片來源:中油提供

    深層地熱難定位 經長:地熱里程碑

    中研院昨日說明,深層地熱過去開發難度高,主要受限於探測和鑽井技術,難以定位與取出熱源。中研院有地球科學研究經驗與地質調查技術,與國內地質及鑽井工程專家合作,可定位高溫熱源潛能位址,並仰賴中油鑽井工程技術,在探鑽過程中可以取得更多地質與地下熱分布的資訊,進一步了解宜蘭地區地下熱源的動態,加速我國地熱能源成長。

    根據經濟部資料,推估全國地熱潛能,深度3公里內之淺層地熱蘊藏量約1GW,深度3~6公里之深層地熱,蘊藏量約為40GW。統計截至2024年8月,台電及中油公司已於宜蘭清水、台東金崙等地設置達六個淺層地熱案場,後續也要在大屯山、花蓮瑞穗等10大地熱潛能區進行探勘,加速淺層地熱開發。

    經濟部長郭智輝致詞時提到,全台地熱40GW蘊藏量中,有10GW具發電經濟效益可以開發,員山1號井是國內第一口深層研究井,是台灣地熱產業的關鍵里程碑。

    郭智輝還說,宜蘭地區地熱發展潛能備受期待,清水地熱發電廠的成功案例也彰顯宜蘭地熱優勢,綠色能源是大家需要的,例如資料中心如果能夠使用在地的綠能,可以替宜蘭創造更多收益,引入智慧型的產業、不必是高污染的大型工業。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85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