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4月中旬用電新高險釀供電危機 台電:震後機組陸續修復、從未討論限電

    近日天氣炎熱,15日的尖峰負載3527萬瓩,創下4月同期新高,與去年(2023)5月下旬相當。再加上當日晚間大潭電廠機組故障跳脫,其他發電機組因403花蓮強震受損尚未修復,導致供電吃緊。台電說明,事故當下備轉容量率一度降低至3%,但立即採取因應措施提升備轉容量,針對有媒體稱台電內部一度準備好北台灣停、限電,台電強調「從來沒有討論到停、限電」;而受地震影響的機組,今日陸續修復歸隊。

    403地震造成部分電廠機組故障,仍有機組未修復完成。圖為台電台中電廠人員巡視機組破管情況。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部分電廠震後待修復 15日負載創新高 一度供電吃緊

    4月3日花蓮強震在各地造成災情,台電表示,地震當天跳脫的機組已陸續修復回歸,如和平電廠1號機於今(17)日中午回歸併聯,台中電廠7號機受損仍在檢修中。然而就在15日,因各機組尚未復原,傍晚大潭機組又因水泵故障突然跳機,加上入夜後失去太陽能發電,備轉容量率瞬間掉到3%以下,達「供電警戒」橘燈。

    更有媒體報導指出,台電內部一度準備好北台灣停、限電計畫,最終透過台積電等用電大戶配合減少用電,並啟動柴油發電機組才度過難關。

    蔡志孟澄清,「當天從來沒有討論到停、限電,也沒有什麼北台灣停限電計畫」,假設要實施停限電,一定是全台分區輪流,不可能只限北台灣。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受訪說明,當天事故發生在晚間6點左右,全台備轉容量從6%掉到3%,但只維持了大約1分鐘,台電馬上啟動水力等預備機組,加上用戶端配合降載等方式才穩住供電。大潭8號機目前則已修復完成。

    大潭電廠機組故障跳脫,頓失110萬瓩供電能力。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近日全台天氣炎熱,用電量偏高,15日尖峰負載為3527萬瓩,創四月中旬同期高峰,與去年(2023)5月下旬相當。當天最低備轉容量率3%,換算供電的餘裕剩100多萬瓩,差一點就降到90萬瓩「限電警戒」紅燈門檻。媒體報導稱,包含台積電、核二三廠內的預備的柴油機組也都上線供電。蔡志孟解釋,用電大戶本身都會備有電源,發出的電可以併網或是自用,都有助減少電網負擔,而核電廠的機組平時就會用來調度的備用電源,也都有常態的運轉測試,當天啟用並非特例。

    415儲能系統沒登場 台電靠調度恢復供電  

    403地震造成多個機組故障,當日第一時間約有320萬瓩的電源跳脫,經濟部調度儲能系統、抽蓄水力機組等才沒有發生大規模停電的狀況。對比15日的不同之處,意外跳脫的大潭8號機加上其他修復中的機組,大約少了231萬瓩電源,但不見「儲能」調度的蹤影。蔡志孟解釋,15日的情況並沒有造成電網頻率陡降,因此沒有動到儲能。

    蔡志孟說,儲能是配合電網頻率變化,如大量電源同時跳脫,電網頻率降於60赫茲以下過久,才會啟用儲能維持頻率穩定,避免「低頻卸載」導致用戶端停電。

    況且,蔡志孟指出,儲能系統只能短期急救,大約維持2個小時左右,不能長期支援,這類單一機組故障的狀況,仍要靠調度因應。

    蔡志孟表示,以往電源開發的觀念都是單一個大型機組,如一部機組好幾百萬瓩,後來發現這樣風險很大。所以近年新增的機組都採用一部約60幾萬瓩左右的中型機組,避免單一故障造成大量受損影響,也因為中型機組反應速度更快,若別的機組故障也可以配合快速調度。

    因應高溫趨勢與自然災害威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資深研究員陳詩婷指出,台灣必須提前規劃用電尖峰調度措施與歲修機組排程,同時要強化分散式能源與儲能系統之佈建,例如在高風險區域設置微電網,可提升緊急狀況時自主供電能力。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86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