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碳費費率最快第一季拍板 環境部先釋初步規劃、收費對象、計算公式

    我國今年啟動開徵碳費,排放大戶將以2024年的排放量為依據,在2025年繳交第一筆碳費。然而碳費怎麼收?收多少?環境部3日首度拋出碳費計算公式,還有收費對象、碳權抵扣碳費、優惠費率等初步規劃,其中,「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碳費」的算法飽受爭議,環保團體批評,此舉形同給予業者免費排碳配額

    目前環境部僅釋出法案架構,還待草案預告。氣候署署長蔡玲儀表示,相關辦法及碳費費率,都將在今年第一季拍板。

    環境部昨(3)日辦理「碳費徵收子法推動進度交流座談會」。攝影:陳昭宏
    環境部3日辦理「碳費徵收子法推動進度交流座談會」。攝影:陳昭宏

    一、碳費向誰收? 碳費怎麼算?

    根據氣候署簡報,碳費收費對象要符合兩要件,其一是被認定為「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多為電力及大型製造業),其二是「直接排放與間接用電排放合計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碳費計算方式,則暫定為排放量扣減2.5萬公噸,再乘以碳費費率,也就是排放2.49萬噸不用繳費、排2.51萬噸只要繳0.1萬噸的碳費。

    氣候署表示,如此訂定是避免只設2.5萬噸的門檻,會產生「2.51萬噸要全繳、2.49萬噸全不繳」的不公平狀況。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表示,應盤查對象約佔我國75%排放量,但電力業還要扣除消費性電力排放,扣除後,涵蓋我國55至60%排放量。

    至於扣除2.5萬公噸後再計算,實際涵蓋率為何?氣候署表示還要確認。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攝影:陳昭宏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攝影:陳昭宏

    二、碳權如何扣抵碳費?

    根據初步規劃,國內和國外的碳權都能用於扣抵碳費。國內碳權包括「自願減量專案」、「抵換專案」,以及環保署多年前已核發6100萬噸碳權的「先期專案」。國外碳權則參考新加坡做法,限制扣抵額度不能超過5%。至於有哪些國外額度可使用?氣候署表示,將另訂「認可準則」。

    此外,「先期專案」的碳權扣抵僅限2024、2025年,蔡玲儀解釋,因為當時並非根據嚴謹方法學核發,但他強調,所有碳權扣抵碳費都非「1比1」,氣候署後續將訂出各種碳權的扣抵比率。

    三、企業減碳如何獲得優惠?

    依《氣候法》,業者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包括轉用低碳燃料、採行負碳技術、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改善製程)達一定「指定目標」就能獲得優惠費率。氣候署表示,目前將基準年數據訂為2019至2023年的排放量平均值,目標年則為2030年,但能讓業者獲得優惠費率的實際「指定目標」是多少,仍還在研商。

    由於指定目標應與國家減量目標相符,外界討論可能連結2022年底公布的2030年「國家自訂貢獻」(NDC),也就是減碳24±1%;或是《氣候法》規定的「第三階段管制目標」(2026至2030年)。但氣候署強調,會依產業別訂出指定目標,「不會是單一數字」。

    四、碳費辦法、費率時程? 氣候署:第一季塵埃落定

    針對碳費相關時程,蔡玲儀表示都還需要社會溝通,希望在第一季公告上路「碳費收費辦法」及「碳費指定減量目標及自主減量計畫審核辦法」。至於碳費費率,則由「碳費審議會」訂定,同樣會在第一季揭曉。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