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台北港南外堤內側碼頭提環差 缺生態資料補件再審

    報導/劉庭莉

    台北港南外堤內側碼頭區的自由貿易港區,因應進駐廠商實際需求,開發單位調整部分土地利用坵塊分布規劃,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昨(29)日環保署舉行專案小組初審會議,環委建議補充生態監測資料,並評估設置岸電、太陽能設備的可行性,決議補件再審。

    環保署昨(29)舉行「台北港南外堤內側碼頭區設置自由貿易港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一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圖片來源:擷取自會議直播
    環保署昨(29)日舉行「台北港南外堤內側碼頭區設置自由貿易港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一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圖片來源:擷取自會議直播畫面

    為智慧車輛園區變更用地 預計2027年開始營運

    台北港是北部重要的國際商港,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為了因應離岸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與貨運需求,將填海造地後的新生地規劃為自由貿易港區,提供進出口製造、船舶、運輸等產業使用。台灣港務公司也配合政府能源政策,將南碼頭區打造為「離岸風電」及「智慧車輛產業」等二大物流園區,引進離岸風電、光電等綠能低碳產業進駐。

    「台北港南外堤內側碼頭區設置自由貿易港區開發計畫」面積146.4公頃,2016年通過環評,預計今年12月完成全區造地圍堤工程。因汽車物流公司需要大規模的貨物暫置場放置汽車,開發單位台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規劃將六塊倉儲區合併為一完整街廓,變更計畫面積為59.25公頃。

    因區內道路系統、整地排水系統規劃、污水處理系統等變更,開發單位提出第一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昨(29)日環保署舉行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決議補件再審。

    開發單位說明,原規劃為倉儲用地,台灣港務公司將打造台北港智慧車輛產業園區,園區內包括PDI中心、物流中心、太陽能建置區、辦公區等,提供貿易、倉儲、物流等19種事業進駐。目前僅大方向規劃,細部建築量體仍在討論,預計2023年9月進行倉儲區整地及廠房建築興建作業、2027年4月開始營運。

    開發單位台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說明,此次變更是因應進駐廠商實際需求,調整部分土地利用坵塊分布規劃,將六塊倉儲區合併為一完整街廓。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說書
    開發單位台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說明,此次變更是因應進駐廠商實際需求,調整部分土地利用坵塊分布規劃,將六塊倉儲區合併為一完整街廓。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說書
    橘色為本次變更範圍,預計2023年9月進行倉儲區整地及廠房建築興建作業、2027年4月開始營運。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說書
    橘色為本次變更範圍,預計2023年9月進行倉儲區整地及廠房建築興建作業、2027年4月開始營運。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說書

    貨物暫置場存放汽車 環委建議裝設太陽能板

    為提升環境空氣品質,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建議開發單位,將岸電建置工作納入評估,並同步鼓勵船舶提高岸電設備安裝率及使用率。設置岸電系統是要讓船舶靠岸後,使用碼頭的岸電設備,減少燃油產生的空氣污染。

    空保處也要求補充,進行空氣品質模式模擬時,以最劣情境說明及分析模擬結果,假設氮氧化物(NOx)全部轉換為二氧化氮(NO2),加強空氣污染物防制措施。

    用地變更後將以汽車存放為主,「是不是有點浪費?」環委朱信建議,可考慮在貨物暫置場上加裝太陽能設備,不僅因應全球暖化,也能防止汽車日曬雨淋,要求開發單位評估於變更範圍內,規劃設置太陽能光電設備的可行性。

    開發單位表示,區塊隨時會進行調整,若架設太陽能設備,恐影響未來動線規劃。已初步規劃利用變更區域內的建物屋頂設置太陽能設備,於建物取得使用執照後三年內設置,並與市電系統並聯,目標佈設率超過六成。

    綠地面積增加 環委:希望能有效維護植栽

    此次環差案變更後,綠地面積將增為9935平方公尺,大於原規劃的9265平方公尺。環委陳裕文提到,變更後綠帶範圍雖增加,但不清楚喬木等植栽數量是否增加。他也說,植栽維護不易,特別是填海造陸的情形,希望開發單位承諾將來進駐廠商能有效維護植栽。

    本次變更後,綠地面積從9265平方公尺,增加為9935平方公尺。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說書
    本次變更後,綠地面積從9265平方公尺,增加為9935平方公尺。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說書

    環委簡連貴建議,開發單位補充以開發區域內部的視域景觀分析,並以圖示加強南外堤內側碼頭區倉儲區用地與周圍整體環境的景觀融合規劃。

    環委張學文表示,開發單位植栽以原生種為主值得嘉許,但陸域生態調查強度不足。開發範圍南邊為茂密次生林,雖部分為垃圾掩埋場、私人用地或軍事用地管制,難以調查,開發單位仍應補足剩餘空白處,並使用紅外線自動相機調查,補充夜間動物資料。

    開發單位承諾,將設置紅外線攝影機加強生態調查資料,並行文環保局,希望能進入垃圾掩埋場補充生態調查。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778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