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孫文臨
國民黨昨(9日)將反萊豬、公投綁大選2項公投案連署書送到中選會。而民間團體提出的珍愛藻礁公投,第二階段連署也來到61萬份,將於本月18日送件。此三案收回的連署書數量皆超過法定門檻29萬份的的一倍,幾乎確定成案,將於8月28日正式公投。
針對珍愛藻礁公投連日來引發的討論,地球公民基金會等20個環保團體今(10日)發出聯合聲明,強調天然氣接收站與藻礁保育並非零和遊戲,需要理性討論。民團也再次呼籲民眾對「核四重啟公投」投下反對票。
天然氣接收站遷址延後減煤 環團聲明 循節能、減污解決
發出聯合聲明的團體包含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高雄市野鳥學會、台灣城鄉公民培力協會、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台大城鄉基金會、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等20個。
聲明中提到,2015年核定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原開發面積達232公頃,在環保團體和生態學者的抗爭下,2018年環評時減為23公頃,確實已減少陸域開發面積,「目前尚待釐清的爭議是,突堤效應是否造成漂砂覆蓋藻礁?在外海工業港需填海造陸21公頃,加上碼頭和防波堤、浚深航道等海域面積913公頃,對藻礁與海洋生態的影響程度。」
聲明也推估,若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無法如期在2025年完成,天然氣源量減少之下,「雖不影響大潭的八號、九號燃氣機組的興建,但確實有可能需要中南部的天然氣滿載運轉,或者燃煤量無法如規劃降低。」也就是影響到中南部空污改善時程。
聲明認為,能源轉型需要系統思考,例如「三接緩建、重新選址」對中南部空污改善的影響,能否透過交通或其他逸散源減污來補足?或透過大力節能、佈建綠電或合理調整電價,建立低碳產業規範、降低需求端的用電成長,來解決無法減碳的問題。
環團:藻礁保育持續公共討論 「核四重啟」必須反對
對於8月即將到來的公投,環保團體則再次呼籲民眾對「核四重啟」投下反對票。環團重申,核四只會為能源轉型製造更多問題,因為其興建20多年來爭議不斷,蓋在斷層旁、失去建照,根本無法重啟。
至於天然氣接收站與大潭藻礁的爭議,環團呼籲民進黨政府彌補環評未討論完的爭議,不要以中油的片面資訊做為決策的基礎,「針對藻礁生態的程度、替代方案可行性,能源轉型、中南部減煤時程等問題,把資料證據攤開來和社會對話。」
聲明最後強調,此刻最需要本於事實的公共討論,而不是讓生態保育與能源議題淪入零和對立。「籲請社會各界更多討論,釐清三接和藻礁保育的課題,共同建構台灣能源轉型藍圖路徑,勿讓國民黨和核電幫做為核四重啟的政治工具。」
鄭文燦臉書發文:藻礁確實珍貴,三接則是非核家園的配套
桃園市長鄭文燦9日首次在臉書上談及藻礁議題,他表示,2014年行政院宣布核四封存,同時為了大潭電廠新增機組的供氣,啟動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計畫,是「非核家園」的配套方案,以達成「減煤減空污」的目標。核二、三廠在2025年前陸續除役、火力發電廠要減少燃煤空污,「發電缺口如何補足,確保民生與工業的穩定?空污較少的大潭電廠成為選項,但也是藻礁議題的衝突根源。」
鄭文燦直言,藻礁確實珍貴,「藻礁是生物多樣性搖籃,桃園藻礁更是台灣海岸獨特的自然地景。」2018年成立海岸保護專責單位「海岸管理處」統一事權,以更多的人力及預算執行《桃園藻礁污染源督察管制計畫》、《桃園市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大潭藻礁區調查報告》等,「從工業污染源稽查、河川污染監測、海岸生態教育、藻礁及海岸巡護,六年來合計投入8.4億元保護藻礁及海岸生態。」
鄭文燦引述科學報告 未建議將大潭海岸劃為自然保留區
鄭文燦說,桃園沿海藻礁南北延伸達27公里,市府採取了分段分區的保護對策,2014年公告劃設「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共315公頃,海岸線4.3公里;2015年公告劃設「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共961公頃,海岸線10.5公里,「扣除以牡蠣礁為主的沙崙及樹林草漯段、長期沙埋的白玉段,目前桃園沿海藻礁已有86.7%劃入保護區。」
鄭文燦表示,藻礁保護要以科學調查為基礎,「2015年,我要求農業局委託中央大學進行藻礁調查,報告結論並未建議將大潭海岸劃設為自然保留區。」
「藻礁的天敵是污染、砂埋及垃圾」鄭表示,桃園市為保護海岸強力取締污水排放。2015年至今,一共稽查1.2萬次、開罰1400件、近百件勒令停工、罰款3.2億,「目前桃園河川污染大幅改善,藻礁的生態系也逐漸恢復生命力。」
鄭文燦:三接遷址台北港,諸多困難需面對
鄭文燦指出,環團主張三接遷址台北港的替代方案,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包括新北市府、新北市議會都正式反對;而台北港到大潭電廠40公里的距離需拉陸管,也要面對沿線反對,海底管線會必須通過淡水區、桃園區及中壢區三大漁會的漁船作業海域,也有難度。
「如果要決定這個替代方案,上述的困難也無法迴避。」經濟部也評估,三接移至台北港方案需要11年,來不及趕上2023年大潭電廠的供氣需求。
鄭文燦說,目前正是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北部必須穩定供電,中南部希望減煤減空污,而非核家園的理想,已經走到最後一步。「保育藻礁、非核減煤,無須互相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