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溫管法第二期減碳策略將上路 環團提三大錯誤

    報導/孫文臨

    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年底到期,第二期管制策略將於明年啟動,並以2025年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10%為目標,比第一階段2%難度更高。

    然而,各部門卻遲至10月才提出管制目標,10月底就要報院核定,年底前還要完成行動方案,環保團體今(26日)與立委舉行記者會批評,相關程序過於倉促,缺乏溝通。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就指出,目前的管制目標有減量目標消極、研擬程序不當與忽略製造業低碳轉型三大錯誤必須修正。

    DSC04024
    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環境規劃協會、環境正義基金會等環保團體,今(26日)邀集跨黨派立委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跟上國際腳步展現減碳決心。孫文臨攝

    減碳目標落後  恐使台灣製造業失去國際綠色商機

    台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目標2050年減碳較基準年少50%,為此而生的「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今年到期,下一步政府須訂出2021年~2025年的「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第二期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將面臨「減量目標消極」、「研擬程序不當」與「忽略製造業低碳轉型」三大錯誤。在歐盟、韓國、日本、中國都紛紛提出碳中和承諾之際,台灣企業將難以面對國際市場重組,無法取得下一階段的綠色商機。

    減量消極:失離岸風力優勢  程序不當:無法搭配其他政策

    針對「減量目標消極」,趙家緯表示全球超過110個國家,已將「2050年以前達到碳中和」目標納入政策,「但目前台灣提出的第二期階段管制目標,仍是以2050年減量50%為規劃」,沒有跟上國際腳步,在此弱化的減量目標下,將導致台灣失去離岸風力領先優勢,更無法在儲能、電動車、氫能等綠能科技上趕上中、日、韓。

    趙家緯說,根據國際研究,若要於2050年達到碳中和,未來10年需要減碳一半。以此推估,台灣的第二期階段管制目標應從減少10%,提升至減少25%。

    針對「研擬程序不當」,趙家緯說明,依據溫管法第11條規定,各階段管制目標,應於下一階段開始前二年提出,「但直到今年10月各部會才進行階段管制目標的公聽程序,並是在欠缺最新執行成果報告、詳細行動方案內容以及經濟衝擊評估等資訊下,就趕行程的方式進行審議」。

    他認為,缺乏公民參與之外,另一方面也因程序啟動延宕,導致其無法影響2021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以及前瞻基礎建設第二期預算的編列,欠缺整體考量。

    批經濟部忽略製造業低碳轉型  趙家緯籲:勿讓台灣失去國際市場

    最後,趙家緯針對「忽略製造業低碳轉型」強調,製造業為台灣主要排碳來源,台塑、中鋼、台積電等前10大排碳企業,排放量佔全台的36%以上,「經濟部提出的製造部門減量行動方案,卻是毫無促進低碳轉型的效果。」他說,製造業訂出的減碳幅度僅7%。「若搭配電力排碳係數下降27%,且抑制製造業用電量增幅,則減量幅度可倍增至15%以上。」

    趙家緯認為,經濟部並沒有盡力推動減碳,目前只喊出製造業2025年的碳密集度比2005年減50%,「但2019年時,我國的碳密集度已經減少了45%,這代表未來每年的減少幅度只要1.6%即可達標。」過去五年,碳密集度年均降幅2.6%,顯見工業部門相當消極。

    更令趙家緯不滿的是,經濟部說預計帶動五年300億低碳投資,「這只佔整體工業GDP的千分之一,顯示政策毫無促使製造業低碳轉型的效果。」他指出,愈來愈多像蘋果這樣的國際大廠,要求其產品供應鏈須於2030年達到碳中和,歐盟與美國也可能在未來3年制定碳關稅,「經濟部消極減碳作為,將導致台灣難以掌握全球供應鏈重組契機。」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說,忽略製造業的低碳轉型責任,會使台灣製造業失去國際市場。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提供

    台商回流破兆元  魏揚:缺乏管制將成碳排大漏洞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則指出,政府不斷推動台商回流政策,卻毫無管理制度,恐有更多耗水、耗電產業回台,導致工業部門碳排大增,「政府應研擬能源管理機制,要求回流台商使用綠電,並提高能源效率,可以有相關承諾的台商才給予對應的低利貸款、土地租金等政策優惠。」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也說,政府應要求回台設廠的台商,比照台積電,提出使用100%再生能源的用電路徑與2050淨零排放與減煤路徑,「這不只關乎環境,也是經濟問題,若台廠沒有及早轉型,面對歐盟碳關稅、RE100供應,都將導致我國產業失去國際市場競爭力。」

    DSC03982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指出,應適度管制台商回流,讓低碳綠能產業落腳台灣。孫文臨攝

    環團籲:減碳政策納入公正轉型及氣候正義

    蔡政府曾因空污管制,引起貨運司機強烈反彈,因為該政策已經影響到底層民眾的生計。林彥廷就提到,減碳政策絕對要納入「公正轉型原則」,保障弱勢勞工不會因減碳而受害或失去工作權,勞工要跟著產業一起轉型,否則會導致減碳政策與人民對立,讓推動更困難。

    環境正義基金會專案主任葉于瑄也提到,減碳策略中,必須考慮「氣候正義」,不要讓補貼回到高碳排企業主的手上,應優先照顧山區、沿海等容易受氣候災害侵襲的弱勢民眾,或是積極轉型低碳、綠能的企業。政府向高碳排業者收取碳費,用以鼓勵低碳排業者、投入氣候調適,讓資源更有效促進低碳轉型,全民也能共享減碳成果。

    DSC03996
    環境正義基金會專案主任葉于瑄(右一)說,氣候正義關乎減碳政策能否獲得人民支持。孫文臨攝

    環保團體五點呼籲

    .政府應提出具有科學依據的減碳目標與行動方案
    .制訂長期減碳目標(2050淨零排放),促使產業綠色轉型
    .召開第一期減碳目標檢討會議
    .明確各部會減碳權責,氣候變遷主責機構拉高層級
    .強化公民參與,減碳會議採聽證程序。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81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