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黃鈺婷;審校/林大利
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指出,比起世界上其他地區,東南亞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恐怕更嚴重。
研究也列出極端氣候對「未開發亞洲國家」的潛在影響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今(2020)年8月公布24頁研究預覽報告,這是該公司「未來亞洲」系列報告的其中一篇。報告指出,氣候變遷是東南亞在擴張經濟,並維持其推動世界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時,必然會面對的嚴峻挑戰。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在報告前言中表示,武漢肺炎(COVID-19)凸顯了風險與韌性的重要性,而且當世界各國正忙於疫情後的振興工作時,更不得忽視氣候風險。
「亞洲在應對氣候變遷挑戰上位居前線,因其正面對著可能對社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的氣候危害」,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執行長沃茲佐爾(Jonathan Woetzel)說。
除了列出氣候變遷對東南亞的影響之外,這份研究也條列了極端氣候對所謂「未開發亞洲國家」(Frontier Asia)[1]的潛在影響,如孟加拉、印度與巴基斯坦。
報告寫道,「我們估計在2050年之前,5億至7億名『未開發亞洲國家』的國民,每年有約20%的機率會遇上致命熱浪。」
溫濕度上升 新興亞洲國家可能有8到13%的GDP受影響
另外,因海平面上升而導致的沿岸地區淹水惡化,則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嚴重風險,且報告估計,這在未來恐怕造成數百萬兆美元資產受損。淹水不只會破壞基礎建設,有時候也可能會污染飲用水源。
根據報告,在2050年之前,受更高溫濕度影響而流失的有效戶外工時,將可能導致亞洲地區每年損失280萬兆至470萬兆美元GDP。
麥肯錫報告指,人均GDP比較低的亞洲國家承受風險最高,且窮人受到的衝擊最劇。因為相較於富裕地區的人民,他們更暴露在極端氣候之下、更依賴戶外工作與自然資本,也擁有較少經濟資源調適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
麥肯錫報告也強調有些東南亞國家正面對潛在氣候危害。這些國家在報告中被稱作「新興亞洲國家」(Emerging Asia),包括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泰國與越南。在2050年之前,這些國家受溫濕度上升影響,各國有8%到13%的GDP可能受到影響。
應對極端氣候 東南亞等國還握有改變契機
除了溫濕度上升,其中幾個國家也將受到極端降雨與水患所苦。例如在2050年之前,印尼發生極端降雨的機率將上升三到四倍。而儘管水患在越南胡志明市很普遍,但到2050年之前,水患造成的基礎建設破壞可能會增加至5億至10億美元,連鎖成本也高達15億至85億美元。
但東南亞國家(與其他開發中的亞洲國家)也還握有改變契機。麥肯錫報告指出,這些地方的基礎建設與都會區都還在建設當中,因此這些國家有機會建造更具有氣候韌性的基礎建設,以因應嚴峻天氣事件。
報告指出,「與世界各國一樣,亞洲也能夠著手減少碳排放。氣候科學告訴我們,在達到零淨排放之前,暖化現象會一直持續下去。」
「決策者和企業領袖如果可以妥善利用亞洲地區的創新精神、能力與靈活性,那麼亞洲作為全球面對最嚴重潛在後果的地區,其調適與減緩作為將有機會領導全球面對氣候風險」,報告補充。
註釋
[1] 這份報告沿用麥肯錫未來亞洲報告區分「四個亞洲」(Four Asias)的標準,分出「未開發亞洲國家」、「新興亞洲國家」、「中國」與「已開發亞洲國家」。區分標準包括:GDP與人口規模、經濟發展程度、區域互動與國際連結程度等。
參考資料
- CNBC(2020年8月16日),Southeast Asia faces more sever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than the rest of the world, McKinsey says
-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20年8月12日),Climate risk and response in Asia: Research 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