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15
氣候高風險時代 前氣象署署長程家平:氣候服務是關鍵解方
從百年大旱到強颱連襲、農損攀升,氣候變遷已成全民議題。昨(28)日舉辦的「因應極端氣候:以氣候服務驅動韌性調適」講座上,前中央氣象署長程家平指出,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未來氣候風險,「氣候服務」將是關鍵解方
從百年大旱到強颱連襲、農損攀升,氣候變遷已成全民議題。昨(28)日舉辦的「因應極端氣候:以氣候服務驅動韌性調適」講座上,前中央氣象署長程家平指出,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未來氣候風險,「氣候服務」將是關鍵解方
台塑石化今(29)日召開股東會,氣候團體在場外高舉「氣候績效死當」標語,指出台塑化碳排佔全台排放量近一成,為全台私人企業碳排榜首,卻未積極提出低碳轉型規劃;也向股東喊話,碳費開徵與氣候轉型風險,將影響台塑化獲利及股東權益,呼籲共同監督公司
夏季到來,天氣炎熱,成功大學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CLab)預測,2040年前北市將再升溫2°C。台北市政府23日舉辦氣候調適綠網研討會,邀集多國專家分享調適經驗。台北市府並設定「2040年體感降溫2°C」目標,要將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北士科)打造成首個「體感降溫」實驗場域
環境部發布最新統計,2023年全國排碳量約278百萬公噸。環團進一步計算工業部門資料,統計前十大排碳企業,分別為台塑石化、中鋼、台積電、中龍鋼鐵、台塑工業、台化、中油、南亞、台泥、亞泥,排放量占全國總量近四成
歐洲購物找零,讓錢包鼓鼓的1歐分、2歐分不知道怎麼處理?一歐分約等於新台幣0.3元,很難買到東西,觀光客有這煩惱,當地人也有
二次鋰電池廣泛應用在手機、相機、筆電等電子產品,還能供電給汽機車、自行車與大型儲能設備,幫助淨零轉型。但隨著國內使用量增加,回收問題也跟著浮上檯面
立法委員伍麗華等人今(26)日成立「立法院氣候韌性與能源永續發展促進會」,目標是成為與民間的溝通平台,協助政府制訂地熱、自然碳匯等再生能源
綠色轉型需要資金引導,才能帶動更多民間資本投入。國發會去(2024)年核定環境部「綠色成長基金」,總額達百億元。環境部今(23)日宣布基金正式啟動,總統賴清德強調,資金能推動綠色成長,讓台灣「奪得先機」
交通部航港局於2021年實施彰化風場航道管制,針對漁民與航運商發布「禁航」、「禁漁」與「強制報到」三大禁令,引發漁民不滿,並訴諸司法行動,歷經三年纏訟,終於本(5)月15日迎來司法勝訴
位於高雄林園工業區的中油第四輕油裂解廠(四輕)已啟用40餘年,行政院去(2024)年5月核定新四輕更新計畫擴增乙烯、丙烯等塑膠原料的產量,預算規模達1062億元
核電歸零後,社會關注火力發電占比提高是否會影響空污與碳排放。環境部長彭啟明今(22)日在行政院會上說明,空污的來源很多,例如PM2.5的移動污染源已經高於電廠等固定污染源,需要社會各領域一起努力才可以降低,「用肺發電」這個詞應該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