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建立台灣建築節能經驗:政策循序漸進  技術在地試驗

    也許你想知道

    台灣建築節能比德國難嗎?德國專家表示,國際間建築節能的材料與設備發展有年,產品都已經商品化,市場上就可以購得,價錢也比研發初期便宜很多。此外,台灣有便宜的人力,如果能在建築程序上降低成本。

     

    報導/陳文姿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五月間指出,德國從建築設計階段即考慮能源效率的提升,值得台灣學習。話語一出,引發一連串質疑。有人認為,氣候帶不同,德國根本不需要冷氣;也有人說,德國建築重在冬季的保暖,與台灣的高溫高濕不同,完全不適用台灣。

    不適合的理由很多,那麼,台灣的建築節能該從何做起?台、德建築師、研究者從氣候、法規、技術、成本等面向提出看法。

    氣候:台灣溫差小溼度大  德國重能源不流失

    曾經來台的德國建築師及專案管理師勒納爾特(Günter Löhnert)了解冷氣的重要,但是讓冷氣一直流失,實在沒道理。他說,德國建築強調建築外殼的隔熱與窗戶密閉性,可以避免過多的太陽熱能進到室內,並讓冷氣留在室內,這些是節能的基本原則。

    為深入了解德國建築節能而赴德工作、並擔任德國建築節能顧問的彭宣穎對台德差異非常清楚。他指出,台灣日射得熱多、常年濕度高,建築的節能要更重視遮陽、通風跟除溼。

    他也提醒,台灣建築密度高、日夜溫差小,建築藉由溫帶常用的夜間散熱效益較小。建築還要考量使用需求、建造成本和運營模式等,這些限制下要同時節能並非不可能,但規劃與設計上必須更因地制宜。

    2
    位於Eberswalde的Paul-Wunderlich-Haus會議室屋頂的窗簾可以調節,決定剛好的太陽光。攝影:陳文姿 

    技術:技術在地化  示範與試驗累績在地經驗

    台灣建築節能比德國難嗎?德國知名研究機構-弗勞恩霍夫(Fraunhofer)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 節能建築部門主管赫克爾(Sebastian Herkel)說,國際間建築節能的材料與設備發展有年,產品都已經商品化,市場上就可以購得,價錢也比研發初期便宜很多。此外,台灣有便宜的人力,如果能在建築程序上降低成本,節能建築不會貴上太多。

    曾參與台灣建案的德國建築師路易格(Klaus Luig)有許多跟台、德建商交手的經驗,非常了解大家對外國技術的質疑。他說,建築涉及很高的資金,外國技術掛保證也沒用,一旦有所疑慮,就沒有建商肯冒險。

    路易格建議台灣先從示範計畫、成立創新技術實驗室開始。示範計畫的意義在建立在地經驗,讓大家看到實際的成果;實驗室的目的在測試外國新技術,取得新產品在台灣應用的數據,讓科學來說話。這涉及資金、技術與構想,其實並不簡單。

    德國能源署(DENA)也曾做過類似工作,在全德400處建築進行節能翻修示範計畫,包括一般住宅、公寓、大樓、旅館等,藉以了解各種建築如何節能,所需的經費、技術與時間,除了提供經驗,也成為許多規定與補助方案的基礎。

    除了取經國外,路易格也建議台灣研究非冷氣的其他製冷技術。因為冷氣用的愈多,熱島效益就會更嚴重。舉例來說,德國早晚溫差大,可以用夜間開窗引入冷空氣來幫建築降溫,但台灣溫差不大,這個做法並不適用。

    3
    德國Neuendorf的正能源小學採用特殊玻璃減少太陽光與熱的進入。攝影:陳文姿

    法規:從成本與回收看合理的建築節能法規

    「要讓建築更節能,產品與技術都現成可得。但是,沒有『法規』,一切都不會發生。」赫克爾提醒。

    深諳建築界潛規則的路易格也說,要由政府主動提高建築節能標準並不容易,但要期待建商或市場機制自動走向節能,答案更是「不可能」。

    台灣曾想過學習德國的建築能源護照,但最後無疾而終。彭宣穎指出,引入這套機制的問題不在氣候、或是建築能源的計算公式,而是缺乏能源法規。德國建築節能的起源在「節能條例」(Energieeinsparverordnung, EnEV),有法規才有標準,進而發展出評估方法、計算軟體、獎勵機制、檢驗機制等。

    「不要一次跨大步」,路易格建議,法規要求愈高,建築成本就會更著提高。假設歐洲法規要求隔熱25公分,台灣可以先從5公分做起,不會增加太多成本,節能效果會變好,民眾也可以省電。建商可以把部分成本轉到客戶,大家都獲益。至於多少是剛好,這需要經過「成本效益」的計算。

    節能建築太貴? 為健康與舒適投資

    「太貴」一直是人們抗拒節能建築的理由,不過,來台超過20年、歐洲在台商務協會能源與環境委員會主席顧安德(Andreas Gursch)提出一個觀察──台灣的開發商其實很捨得投資在高級石材、豪華廚具與裝飾,卻不願意將錢花在可持續的節能建築材料。

    他表示,台灣仍在使用單層玻璃與鋁合金橫拉窗。這些建材在氣密、降低輻射、隔熱與隔音的功能都不好。改善窗戶與建築立面不僅僅是為了節能,這也會讓建築壽命加長,居住環境更健康,好處遠遠超過最初的投資。

    德國建築能耗標準經過多次修正,最右方代表未來要達成的「近零耗能」(nZEB)
    德國建築能耗標準經過多次修正,逐步降低能源損耗。最右方代表未來要達成的「近零耗能」(nZEB)。資料來源:弗勞恩霍夫建築研究所(Fraunhofer IBP
    從法規做起,德國國會建築(圖為國會大廈圓頂)也是知名綠建築。攝影:陳文姿
    從法規做起,德國國會建築(圖為國會大廈圓頂)也是知名綠建築。攝影:陳文姿
    除了隔熱功能良好的窗戶外,夏天的通風、遮陰也很重要。攝影:陳文姿
    除了隔熱功能良好的窗戶外,夏天的通風、遮陰也很重要。攝影:陳文姿

    ※ 本文與「低碳生活部落格」合作刊登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