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十大氣候科學新見解:1.5°C目標可能失守

    正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是減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大好時機,全球需要從每年增加1%轉變為每年至少減少5%
    過度依賴自然碳匯是一種冒險。圖片來源:Future Earth
    過度依賴自然碳匯是一種冒險。圖片來源:Future Earth

    近年在聯合國氣候大會COP期間,氣候智庫Future Earth等單位都會發布《十大氣候科學新見解》(10 New Insights in Climate Science 2023/2024)報告,期待用科學事實來提醒會場內的談判專家,不要忽視氣候變遷帶來的後果。以下逐一檢視今年的十大重點:

    1. 1.5°C的「過衝」正變得不可避免

    多種證據表示,由於溫室氣體減少幅度不足,除非進行真正徹底的變革,否則至少在幾十年內,沒有任何途徑可以避免全球升溫超過 1.5°C。要減少損失和損害,降低發生不可逆轉變化的風險,就必須儘量縮短過衝(overshoot)期(意即超越1.5°C再降溫回來)的規模和持續時間。

    延遲減碳必須要在未來以負碳排補回來,而且升溫將超過1.5°C。圖片來源:Future Earth
    延遲減碳必須要在未來以負碳排補回來,而且升溫將超過1.5°C。圖片來源:Future Earth

    2. 要保持在《巴黎協定》的目標範圍內,必須快速、有序地淘汰化石燃料

    碳預算的快速縮減意味著各國政府和私營部門必須停止支持新的化石燃料專案,加快現有基礎設施提前退役,並加快再生能源的部署步伐。所有國家都應追求公平公正的轉型,儘量減少對人口中最弱勢群體的社經影響。

    報告參與機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總監洛克斯特羅姆(Johan Rockström)說:「杜拜(的氣候大會)是減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大好時機,全球需要從每年增加1%轉變為每年至少減少5%。」

    3. 要達到有效碳移除(CDR)所需的規模,需要強力的政策

    雖然碳移除不能取代快速和深度減碳,但對於處理難以減少的碳排和最終降低全球氣溫是必要的。目前的碳移除主要以森林為基礎,需要迅速加快和大規模部署可永久清除二氧化碳的其他方法。

    碳移除的各種可能方法。圖片來源:Future Earth
    碳移除的各種可能方法。圖片來源:Future Earth

    4. 過度依賴自然碳匯是一種冒險的策略:未來的貢獻不確定

    目前陸地和海洋碳匯隨著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增長,但碳匯在未來的吸碳可能比推測的要少。因此,當務之急是努力減碳,而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則可以補充增加碳匯的作用,抵消難以減少的碳排。

    5. 要解決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相關聯的緊急情況,必須聯合治理

    關於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的國際公約必須更努力協調。確保氣候資金的分配具有對自然積極的保障措施,以及加強具體的跨公約合作。

    馬達加斯加周邊海域珊瑚狀況與風險圖。圖片來源:Future Earth
    馬達加斯加周邊海域珊瑚狀況與風險圖。圖片來源:Future Earth

    6. 複合事件會擴大氣候風險並增加其不確定性

    「複合事件」是指多個因素或危害的組合,其影響可能大於單個事件的總和。我們需要認知複合災害事件並為其做好準備,在健全的風險管理和緊急情況下提供支援。

    7. 高山冰川正在加速消失

    在喜馬拉雅山等高山地區和極地,氣候變遷導致冰川退縮速度加快。約20億下游人口將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威脅,山區居民也將面臨山洪暴發等更大的危險。

    8. 在面臨氣候風險的地區,人的不流動性增加

    面臨氣候風險的人們可能無法或不願意搬遷,現有的制度沒有考慮到,不足以預測或支持這些人群的需求。

    9. 可操作化的新工具能夠更促進氣候調適正義

    公平地實施調適措施可使每個人受益,但多數調適規劃都忽視了公正層面。調適正義指數、調適理論基礎(Adaptation rationales)及地方主導的調適(LLA)等工具可建立氣候韌性。

    10. 改革糧食系統有助於公正的氣候行動

    糧食系統在氣候行動中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從生產到消費都有可行的減緩方案。應與各方利益相關者共同制定政策,在不同範圍內採用多種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COP28系列五】十大氣候科學新見解:1.5°C目標可能失守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86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