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核二輻射影響台北大於新北 模擬研究:北市七成土地可能須永久隔離

    報導/廖禹婷

    如果核二廠發生事故,逸散出與日本311福島核災等量的放射性物質,全台受影響最大的是哪一個縣市?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研究團隊模擬發現,若核二發生意外,台北市平均有七成土地成為永久隔離區;若核三發生意外,高雄市平均有5%土地成為永久隔離區。這份台灣四座核電廠核災評估研究,今年1月正式發表於國際期刊《能源與氣候變遷》(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核一廠室外乾式貯存場。圖片來源:台電

    模擬四座核電廠核災風險 核二意外致北市71%土地成永久隔離區

    評估一地是否為永久隔離區,須考慮輻射塵的乾、濕沉降機制。「乾沉降」是輻射物質直接被風吹落土壤,「濕沉降」則是輻射物質被雨水帶到土壤中。莊秉潔解釋,核災發生後,輻射的直接影響時間通常為7日,輻射物質在這段時間都會因「風向」及「降雨」形成乾、濕沉降,而土壤一經輻射污染,持續放出貝塔伽瑪射線到環境中,作物也會受輻射污染,對當地帶來長期影響。

    相對地,緊急撤離區範圍不須考慮輻射塵乾濕沉降機制,只計算輻射外洩直接影響的7天內,經由人體呼吸或是輻射雲影響的區域,也就是民眾在事件發生當下吸入了多少輻射物質。

    莊秉潔團隊模擬台灣四座核電廠發生隨機的爐心熔毀事件,於2011年3月11日過後一年的各種天氣條件推估,各縣市成為永久隔離區(PEZ)的平均比例。研究結果發現,若核二廠發生意外,台北市平均有71%土地成為永久隔離區,新北市僅有36%;若核三廠發生意外,高雄市與屏東縣則分別有5%及10%土地將是永久隔離區。

    研究模擬台灣四座核電廠,於2011年3月11日過後的一年中(至2021年3月9日)若發生隨機爐心熔毀事件,各縣市成為永久隔離區(PEZ)的土地平均比例。資料來源:《能源與氣候變遷》期刊

    「永久隔離區基本上不適合住人了」,莊秉潔解釋,每年受輻射污染高達50毫西弗的地區,就被定義為永久隔離區(Permanent Evacuation Zone,PEZ),在此連續居住20年的暴露量將達1000毫西弗,已達生命危險程度。

    「永久隔離區」縣市大不同 原因藏在風、雨中 

    核二廠雖在新北市,發生核災意外時卻對台北市影響最大。莊秉潔表示,原因在於核二廠選址不佳。台灣冬季吹起東北季風,輻射塵大多往內陸移動,加上台北降雨機率高,輻射物質透過濕沉降進入土壤,就容易成為永久隔離區。

    他補充,核二廠一旦出現隨機爐心熔毀事件,最終平均會有64.7%輻射塵沉降在台灣本島土壤,為四個核能電廠最高(核一40.5%、核三0.02%,核四48.1%)者,顯示核二是選址最差的一座核電廠。

    唯一座落於南台灣的核三廠,若發生意外,即使有多達九個縣市成為永久隔離區的機率為零,但數據也顯示,台東、高雄市與屏東縣分別有5%、5%及10%土地會成為永久隔離區。

    若核二發生意外,台北市平均有七成土地成為永久隔離區。圖片來源:擷取自《能源與氣候變遷》期刊

    莊秉潔解釋,核三位處最南邊,吹東北季風時對台灣西半部陸域影響較小,反而在西南風盛行時容易衝擊東半部。他提醒,這不代表就可以忽略核三的影響,因為輻射塵沈降到巴士海峽附近海域,受污染的漁獲可能藉由黑潮再次經過台灣,引發核食問題。

    莊秉潔提到,除北部地區以外,中南部山區雨量多、也容易發生輻射物質濕沉降;此外,東北季風還會將輻射物質沿海岸線往中南部濱海地區吹,即使沒有降雨仍會形成乾沉降,當海風較強時又可能同時把輻射塵再帶往內陸,「基本上台灣各地都有機會變成永久隔離區」。

    此份研究今(2023)年於《能源與氣候變遷》期刊正式發表,莊秉潔強調,文中提及此次評估台灣四座核電廠核災風險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和軌跡模型(Gaussian trajectory dispersion model,高斯軌跡擴散模式),同樣可供其他國家評估各核電廠EPZ及PEZ,這段內容獲國際期刊保留並採用。

    他表示,研究評估時採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推估的福島核災排放劑量,不同於台電過度低估的數據,「忠實呈現出科學數字,才讓民眾清楚若是災難發生風險會有多大。」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攝影:廖禹婷

    台電評估核四緊急應變計畫區 假設輻射量僅WHO的3.1%

    台電公司過去曾評估核四廠,認為緊急應變計畫區應定在核電廠周圍半徑4.5公里,但莊秉潔指出台電假設與實際情況不符。

    他表示,台電假設核四廠發生與福島核災同規模的事件時,核電廠主體仍健全,只會有少部分輻射物質從煙囪外洩,且不會釋放出銫、鋇等物質。與世衛估算福島核事故外洩時採用的放射性核種劑量相比,台電所假設的輻射量僅有世衛的3.1%。

    另一方面,台電假設輻射外洩只會「沿著同方向一直跑」,採用的計算方式為一般直線擴散,然而風場並非均勻、靜止。莊秉潔說,台灣的季節風向尤會受地形因素影響,形成陸、海風及谷、山風,台電的研究並未考慮到風向與降雨所帶來的輻射塵乾濕沉降。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1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