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上遇見十歲油土伯:Robert Kim與他的《孩童氣候挑戰》頻道

    作者/黃梅舒、陳文姿

    10歲的小朋友關心什麼?電玩、卡通、還是他們變成大人後的未來世界?10歲的小小氣候油土伯(YouTuber)金(Robert Kim)藉著他的影片,帶領我們看不同國家的年輕人,甚至是年紀比他更小的小孩,所關注的氣候變遷、生態跟環境問題。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在2022年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二度遇見金,特別邀他替台灣讀者現身說法,一窺這個年紀的小朋友為什麼如此關注生態危機。

    52574569984_a086137245_k
    Robert Kim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閉幕大會上讀一封六歲小女孩的聖誕願望。圖片來源:UN Biodiversity(CC BY 2.0)

    環境資訊中心問(以下簡稱問):很高興在《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遇見你,你為什麼想來參加這個大會?

    金答(以下簡稱答):為了不製造碳排放,從2021年開始,我立定了之後都不搭飛機的目標。我也希望能夠參加氣候大會,但去年大會地點在埃及,實在太遠了。生物多樣性大會地點在蒙特婁,不用搭飛機。所以,我跟媽媽一路從多倫多開了將近八個小時的車過來。

    問:「孩童氣候挑戰」(Children Climate Championship)頻道已經有80幾支的影片了(2022年底)。為何你想創辦一個孩童的氣候頻道?

    答:5歲的時候,我參加Friday for Future氣候行動,開始關注氣候變遷。疫情期間,我開始使用YouTube。於是我把這兩個結合起來,在2022年2月開始了自己的頻道。藉由採訪其他年紀相仿的小孩與科學家,跟他們討論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讓他們能夠影響父母也一起關注。

    問:這次生物多樣性大會有個重要目標,就是「30X30」(2030年前要守護30%的陸地與海洋)。大會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答:我在大會中訪問了許多人,例如「30x30自然計畫」的負責人、美國演員克倫威爾、祕魯的環境部長等。我學到了不只是保護30%的海洋與30%的陸地,最好還能保護到50%的海洋與50%的陸地。

    問:可能有不少人都會說孩童的想法不重要,你覺得孩童有什麼影響力?

    答:世界上有20億個孩童,孩童的話語對自己的父母很有影響力,可以讓父母更加重視氣候變遷跟生物多樣性。

    問:對於下個十年,你有什麼想法?

    答:如果我們不立即改變現狀,未來將走不遠。

    52572191643_80e13e7b11_k
    Robert 在生物多樣性大會談判結論出爐前,請談判代表簽下聖誕清單,許下對30X30的承諾。圖片來源:UN Biodiversity(CC BY 2.0)

    生多大會上,聽見孩子的聖誕節願望:希望大人們能守護森林

    記者第一次見到金,是他在青年論壇上的分享,當時可看出他因為緊張而有些結巴,偶爾需要媽媽支援回答。第二次見面則是在全球行動組織(Avaaz)的活動上,記者提出邀訪,金笑瞇了眼睛,一口答應,轉過身跟媽媽說,有個來自台灣的記者要採訪。

    採訪時,雖然是討論沉重、艱澀的環境議題,但金臉上仍掛著笑容、語氣堅定,時不時露出孩童的稚氣。私底下的他更自在,對著鏡頭說話,一鏡到底,毋須媽媽支援。

    第三次見面,則是在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最後一場主會上,金站在台上朗讀一封信。一位來自印度的6歲小女孩Anayah,為地球許下聖誕願望。她寫道,樹木就像是上帝送的禮物盒,提供我們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健康的土壤。「如果樹木能夠保護土壤,那麼為了地球,我們需要保護樹木」,我希望大人們能夠守護地球上的森林。

    生多COP15 Robert 念的印度小女生手稿
    印度小女孩的聖誕願望,希望大人們能守護地球。圖片來源:Twitter

    不只談氣候,大人們也要以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談全球環境議題

    金的頻道分成兩大主軸,一是訪問年輕人,有不丹的小孩親身講述不丹成為全球第一個負排碳國家的故事、烏克蘭的年輕人講了當地的氣候行動與俄烏戰爭、8歲的小女生Aubree希望政治家不要資助氣候變遷、9歲的肯亞少年Jada已經是種樹與淨灘青年組織的一員,斐濟的Kiki則和他的祖父一起講了當地的海洋保育。

    頻道另一個主軸則是訪問科學家、環境組織代表,內容題材廣泛,舉凡紅樹林、蝙蝠、鯊魚、烏龜、河流到塑膠污染皆有。這些「大人」或許能在國際場合侃侃而談面不改色,但在金的頻道,他們的挑戰是將理念轉換成小孩也能懂的語言。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71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