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公平貿易氣候標準」是否能讓糧食體系邁向低碳的未來?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王迺卉(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約莫過去15年之間,「公平貿易(Fair Trade)」商品開始在台灣流行,這概念源自1940年代,旨在幫助生產者獲得合理的報酬。近年受到碳權交易熱潮的影響,議題延伸到建立符合公平氣候標準的制度,小農不只是能獲得更合理的報酬,同時也為減碳盡更多心力。
    北方國家能源消耗產生的氣候衝擊,正由南半球國家共同承擔,形成氣候不正義。 圖片來源:擷取自UN Climate Change – Events Youtube
    北方國家能源消耗產生的氣候衝擊,正由南半球國家共同承擔,形成氣候不正義。 圖片來源:擷取自UN Climate Change – Events Youtube

    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有不少關於糧食策略的討論。其中一場週邊會議(Side event)將「公平貿易(Fair Trade)」與「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放在一起討論。與會的組織旨在回顧與展望未來,能否透過一套「公平貿易氣候標準」作為支持小農戶和農村社區產生公平貿易碳信用並進入碳市場的一種方式,以打造糧食系統的低碳未來。

    公平貿易的概念源自1940年代,旨在幫助生產者以及勞工獲得合理的報酬。而黃金標準是在2003年,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其他國際非政府組織共組的「黃金標準基金會」制定,目的是為確保減碳的計畫都能符合永續發展的範疇。

    因此二個概念的結合,主要是為了生產者建立公平且符合黃金標準的制度,支持小農保護居住環境同時能更有彈性面對氣候變遷的影響。讓生產者合作社得到「公平貿易碳信用(Fairtrade Carbon Credits)」,並且販售給希望減少碳足跡的公司與個人,使支持公平貿易的公司與消費者,可以直接利用公平貿易來參與碳中和,減緩氣候暖化。

    整體而言,生產者接受黃金標準基金會提供的技術支援,並通過自願性減排認證(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 VER),再藉由公平貿易獲益。公平貿易認證體系則提供生產者「保障收購價」與「社區發展金」,以支持其採取的減排策略得到合理且持續的金援,適用公平貿易碳信用的領域包括林業、再生能源、以及提升能源效率的計畫。

    不只減排也增進家戶生活品質

    在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發展與氣候聯盟(Development and Climate Alliance, 德文簡稱GIZ)正推動區域型計畫輔導在地農夫,於家中使用清潔生產的節能爐灶,這屬於清潔發展機制(CDM)的自願性減排,節能爐灶的使用,可將木材完全燃燒,減少排煙污染,提升家戶市內空氣品質、亦可減少木材的使用,進而減少森林墾伐。

    減碳後的碳信用估算,則由黃金標準提供技術審核,以及協助於碳交易市場上販售,幫助農夫對自身作為也能夠協助改變氣候而產生信心,也透過黃金標準的估算,提供透明化、精確的碳交易資訊,使農夫因自願性減碳獲益。

    區域性計劃的設計,要符合CDM、黃金標準、以及公平貿易氣候標準 圖片來源: COP27邊會截圖
    區域性計劃的設計,要符合CDM、黃金標準、以及公平貿易氣候標準。圖片來源: COP27邊會截圖

    農民的減碳,可以這麼做

    除了家戶的實踐,目前在迦納(Ghana)的可可豆農夫,則採用混農林業(Agroforestry)來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高溫。並運用間作,如在可可豆旁栽種芒果樹、橘子樹,採用有機種植,此外也不翻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的碳排,也同樣會換算成碳信用,並透過黃金標準估算後進入碳交易市場。

    他們更透過公平貿易組織,確保透明、對話、互相尊重的交易原則,與瑞士巧克力品牌如Chocolats Halba、瑞士零售生產公司Coop、國際貿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Max Havelaar基金會、瑞士國家經濟事務秘書處(SECO)等合作,於永續可可豆瑞士平台(Swiss Platform for Sustainable Cocoa)推廣「永續可可豆」的使用。

    公平氣候基金提出的公平淨零排放模型  圖片來源: COP27邊會截圖
    公平氣候基金提出的公平淨零排放模型。圖片來源: COP27邊會截圖

    提供當地社區發展金(Premium)也是解方

    長期援助非洲事務的荷蘭科戴氣候基金(Cordaid Climate Fund)組織,則以額外的資金補貼居民,鼓勵他們採取調適措施及保護生物多樣性,並藉此達成減碳的效益。

    另一種措施,則是如前文所述布吉納法索及迦納的案例,由GIZ推動自願性二氧化碳抵銷,支持與永續發展目標及巴黎協定路徑相符的「碳計畫(Carbon Projects)」,並期待此些計畫能同時為生產者及社區帶來益處。

    仍待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公平貿易氣候標準的確立,是北方高耗能國家的反思。地球北方的國家正消耗大量能源與資源,但是南方各國,例如非洲等能資源消耗低的國家,被迫共同承受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這些不正義的情況需要被導正,也因此吸引了許多資金挹注於減緩開發中國家受到的氣候衝擊。

    而本次與會的國際組織宣稱,符合公平貿易氣候標準的碳計畫只要能正確執行,就能帶來正面效益。卻無法諱言,對於農作生產者組織,有幾項關鍵性的難題仍需要解決:要如何延攬更多的生產者加入並且賦權?如何更了解碳計畫?以及目前的碳信用價格偏低、許多生產者仍然缺乏氣候調適韌性、以及無法讓生產者獲得穩定的經濟獲益等。

    而碳抵銷是否會成為高碳排企業及國家用以「漂綠(Green Washing)」的工具?也有待各界持續的觀察與檢驗。

    參考資料

    ※本文為低碳生活部落格與環境資訊中心共同刊登之〈「公平貿易氣候標準」是否能讓糧食體系邁向低碳的未來?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0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