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民間應跟「禁」? 氣候網紅靠Tiktok帶動青年永續風潮

    編譯/黃思敏、陳文姿 ;審校/許祖菱 

    你對抖音(台灣使用的是國際版TikTok)的印象還停留在資安疑慮,或搞笑、惡作劇、熱舞和無厘頭影片嗎?國內正在討論TikTok「禁不禁」的問題,而國外已有氣候跟環境專家意識到,想跟年輕人溝通,可能TikTok更有效。

    TikTok_app 圖片來源:Solen Feyissa(CC BY-SA 2.0)
    中國版的抖音或是國際版的TikTok有不少負面新聞,但不可否認,這已經是年輕人常用的社交平台。 圖片來源:Solen Feyissa(CC BY-SA 2.0)

    伍德(Alaina Wood)擁有大學永續發展學和地理學學位,從事跟環境相關的工作,但大家認識他卻是透過TikTok。他的頻道叫「垃圾女王」(@thegarbagequeen),有超過30萬追蹤者。

    他以簡短的影片解釋讓人混淆的專有名詞,也常傳播正面的氣候訊息,例如:法國決定用火車來取代短程航班、國際開始討論減少塑膠污染的協議了、洛杉磯打算禁止開採石油跟天然氣等。

    25歲的唐納森(Caulin Donaldson)的TikTok帳號名是「垃圾柯林」(@trashCaulin),擁有170萬粉絲。他的影片多是淨灘的日常,風格十分地歡愉。

    撿拾的菸蒂被他擺成各種可愛的造型;他改編的聖誕歌「垃圾聖誕12天」(Twelve Days of Trashmas)非常洗腦,影片中展示各種海灘垃圾;他在萬聖節邀請變裝的小朋友一起玩樂,用淨灘撿到的玻璃瓶大玩套圈圈遊戲。

    1219
    伍德(左)的平台播放很多氣候變遷的正面消息、而唐納森(中、右)則將淨灘的日常變成非常有趣,吸引很多粉絲加入。圖片來源:擷取自TikTok影片@thegarbagequeen@trashCaulin

    TikTok網紅:氣候行動可以正向又好玩

    年輕人的創意短片傳達了什麼訊息?《紐約時報》訪了伍德和唐納森。伍德說,人們已經厭倦聽到全球暖化有多嚴重,跟悲觀訊息相比,他們更想知道解方。他建議加強宣傳正向的氣候行動,尤其是在地的、具體的成果。

    正面的消息使伍德的粉絲人數從原本的10萬成長了二倍。他在Tiktok上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組織成Eco-Tok群組,「#ecotok」的標籤累計超過2億次觀看數。

    唐納森有很多7到14歲的小粉絲,他們也會上傳分享隨手撿垃圾的影片或是加入淨灘的行列。他說,永續與氣候行動應該是很好玩的事情,不是大人那些老調又蹩腳的事。

    氣候跨世紀對談:簡短淺白的溝通更直接

    日前數位發展部將抖音(台灣使用的是國際版TikTok)列為「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並限制公部門單位下載、使用。校園是否應禁止使用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美國媒體《連線》(WIRED)曾在9月辦了一場「RE:WIRED GREEN」座談,找來87歲的海洋生物學家厄爾(Sylvia Earle)和就讀史丹佛大學的20歲氣候倡議家奇亞尼(Sophia Kianni),進行一場跨世紀對談。

    厄爾開啟《藍色任務》(Mission Blue)計畫,他建立的「希望點」網絡涵蓋5700平方公里的海洋;奇亞尼則成立了《氣候紅雀》(Climate Cardinals),號召41國的人參與,透過翻譯讓非英語系國家的人也能接觸到氣候訊息。

    奇亞尼說,TikTok影片能觸及到數十萬人,所以才會有超過9000名的志工加入我們。他指出,新聞上常看到科學家或政治人物用長篇大論來解釋最新研究或政策,而他認為,TikTok是更好的媒介,「現在的年輕人用5秒就能指出重點」。

    上一世代的科學家常在專家社群間討論,疏於跟大眾溝通;年輕世代卻是伴隨著社群媒體長大。年紀差距67歲的厄爾與奇亞尼一致認為,促使跨世代溝通的關鍵,就是讓所有人意識到個人可以實踐的氣候行動,讓人抱持著樂觀與希望,為打造宜居的未來而努力。

    可實踐的行動帶來樂觀與希望

    或許有人會質疑,跟那些石油公司、大型企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相比,這些個人微小的行動對於大尺度的氣候危機是否有意義?

    紐約時報》訪問了加州理工大學環境研究主席雷伊(Sarah Jaquette Ray)。他指出,將氣候危機形塑成過於巨大、難以解決的問題,只會讓人們麻木與卻步。

    「我們應該要讓問題變小、個人變得強大。」他說,許多氣候倡議者都相信,系統性的轉型與個人的行動同等重要,個人的行動也可能引發廣大的效果,氣候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號召的全球罷課行動就是很好的例子。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