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姜唯 ;審校/林大利
全球175國代表上週在聯合國環境大會(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Assembly, UNEA-5)上達成協議,將開始談判一項全球性協定,以解決塑膠污染爆炸性成長的問題。
各國將制訂一項全面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以改善回收再利用和清理全球的塑膠廢棄物,並限制塑膠生產。禁用一次性塑膠等措施也可能納入議程討論。
《巴黎協定》以來最重要的環境協議
根據聯合國環境大會,這項全球塑膠條約將是繼2015年《巴黎協定》以來最重要的環境協議。談判人員今年將參加多輪談判中的第一輪,逐步敲定條約的細節,目標是在2024年之前完成協定內容的談判。
任何對塑膠生產、使用或設計施加限制的條約,都會影響生產塑膠原料的石油和化學品企業,以及銷售數千種一次性包裝產品的消費品巨頭。該條約也將影響主要塑膠生產國的經濟,包括美國、中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和日本。
全世界生產的塑膠數量之多,簡直難以估計。根據其中一個評估結果,自始至今生產出的塑膠總量,已經大於所有陸地和海洋動物的重量總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估計,其中只有9%被回收再利用,絕大部分都設計成僅使用一次(回收符號並不能保證可有效回收),最終進入垃圾掩埋場、自然環境或被焚燒。
科學家們說,塑膠的整個生命週期都會傷害環境,像是生產、掩埋和焚燒過程中會釋放出有毒氣體和使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最近的一項研究估計,由化石燃料製成的塑膠,在201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4.5%,比全世界所有飛機的總排放量還要多。
塑膠條約首次認可「拾荒者」重要性
2日於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召開的塑膠協議,以秘魯和盧安達的聯合提案為主要參考對象,顯示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確實站在解決塑膠污染問題的第一線。盧安達十多年前就嚴格禁止塑膠袋和包裝的進口、生產、使用或銷售。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收集、分類和回收塑膠的工作通常落在非正式執業的拾荒者(waste pickers)身上。他們常在垃圾焚燒環境和有毒氣體之中工作,領著微薄的報酬。而該項協議的其中一個重要意義在於,它首次正式承認拾荒者在塑膠經濟中的重要性。
「我們必須讓拾荒者參與這個過程,」來自哥倫比亞波哥大的拾荒工作者格里薩雷(Silvio Ruiz Grisales)說。12歲就開始在垃圾場工作的格里薩雷,現在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拾荒者網絡(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Network of Waste Pickers)的負責人,該組織倡議給予拾荒者更好的薪酬、工作條件和認可。
根據2日達成的協議,任何全球條約都必須具有法律約束力,並且必須解決塑膠整個生命週期造成的問題,從生產到處置、回收和再利用。各國代表表示,他們希望以《巴黎協定》為模型,根據該條約,各國設定具有約束力的目標,但能夠使用一系列不同的政策來實現這些目標。
各國針對塑膠條約內容存歧見
該條約還必須解決包裝設計問題,以減少塑膠使用、改善回收利用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和財政援助。此外也必須解決塑膠微粒問題。科學家們已經在深海水域、貝類、飲用水甚至雨水中檢測到塑膠微粒。
瑞士環境大使佩雷斯(Franz Perrez)表示,儘管聯合國官員一致認同要進行塑膠條約談判,但對於在最終協定中應包括哪些內容,仍存在不同的意見。據知情人士表示,在談判過程中,協定內容也遭到美國、日本和印度等國家的反對。
日本起初提出了一份針對海洋塑膠的反決議。 《紐約時報》取得了一份印度代表團私下提出的要求清單,根據這份清單,印度威脅要在最後一天破壞談判,並要求任何行動都必須是「自願的」。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本月發布的一項研究,如果該條約不能減緩塑膠污染問題,未來幾十年內將出現廣泛的環境破壞,使部分海洋物種面臨滅絕風險,並破壞珊瑚礁和紅樹林等敏感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