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涉足政治、農業、教育、企業合作 荷蘭生物多樣性中心展開在地創新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黃于恬(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表明,博物館身為國家的生態研究中心,會努力解決「任何人」對生物多樣性的疑問,協助對象當然也包括企業。不但與殼牌(Shell)、荷蘭皇家航空(KLM)合作,更打開深鎖的收藏櫃,與在地農友合作展開環境友善農業的研究,也以創新的方式,進行政治影響和青年教育。

    遭到質疑的社會責任實踐 體制內或是體制外?

    2020年底,反抗滅絕-荷蘭(Extinction Rebellion NL)串聯科學家與環保團體,提交了一份公開信,表明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應重視生態危機,告訴觀眾人類目前正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並且停止和殼牌(Shell)、荷蘭皇家航空(KLM)等化石燃料及高污染企業的合作關係。

    有別於以往針對公部門的氣候運動,反抗滅絕將火苗延燒到了私部門,而以保育生物多樣性為長期使命的博物館,也成為被放大檢視的目標。公開信中直指博物館與高污染企業的連帶關係:「在冰河時代展區裡能看到荷蘭皇家航空的廣告,博物館還接下了和殼牌合作的太陽能電廠的生態評估。儘管研究主題值得讚許,但每一個和殼牌合作的機構,都使自己成為漂綠的工具。」

    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與殼牌合作太陽能電廠的生態評估,遭氣候行動團體「反抗滅絕-荷蘭」質疑有幫助企業漂綠之嫌。圖片來源: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

    面對如此的指控,館長Edwin van Huis接受媒體採訪時言明,博物館採取了不同於倡議團體的敘事風格,而表現自然之美的路線,能觸及更多觀眾,在觀眾愛上自然的同時,將人們的惻隱之心牽引出來。館長也針對與企業合作的指控解釋,博物館身為國家的生態研究中心,會努力解決「任何人」對生物多樣性的疑問,協助對象當然也包括企業。

    在與殼牌合作的研究計畫中,博物館為其太陽能案場的植被和授粉者(蜂、蝴蝶和食蚜蠅等)進行生態評估,研究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生物多樣性,也為案場的規劃設置提供環境友善相關的建議。

    倡議團體渴望這些具威望的博物館成為船帆,在純淨無垠的海上航行。然而,博物館面向大眾的特性,使其以研究的燈塔自居,期望引領眾人向永續的前進。其中的癥結點,或許就在於對企業的信任程度,以及與這些企業合作是否能更快達成永續的未來。這是一場難分難解的論辯,同時也考驗著博物館實踐社會責任的能力——博物館該如何保持形象並發揮優勢,執行最有助於關懷目標的計畫?

    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館長Edwin van Huis。圖片來源: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

    打開深鎖的收藏櫃 博物館的在地嘗試與探索

    推廣環境友善農作也可以是一條路。二十世紀時,荷蘭農業飛速發展,雖然餵飽了許多人,卻也造成許多生態破壞。時至今日,農民的形象也因為非永續的農法染上陰影。

    博物館參與鹿特丹展開的環境友善耕作計畫,資金由樂透彩挹注,偕同農夫、零售商、運輸業者、創業家等,試圖將環境友善農業推至大眾眼前,並融入其生活,同時也鼓勵在地農夫使用更永續的耕作方式,重拾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博物館則扮演研究員的角色,負責評估這些農法(例如:帶狀間作、種植更多樹木等)對於生態的影響,為計畫的科學基礎打樁。

    鹿特丹農夫、荷蘭自然保護基金會等推廣在地農產。圖片來源:Natuurmonumenten

    除了延續傳統的科學研究道路,博物館也以創新的方式,進行政治影響和青年教育。

    3月14日,在宛如標本叢林的博物館展演區,由一場荷蘭眾議院選舉的辯論揭開序幕。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荷蘭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 NL)與生物多樣性復育計畫(Delta plan for Biodiversity Restoration)共同舉辦一場以永續、自然生態與氣候變遷的選舉辯論

    此場辯論邀請各黨派參選人對相關議題提出見解,透過對話和討論,擘劃可行的藍圖與解方。「應該給予年輕人在生物多樣性、氣候議題上更多參與的機會以及決策的權力。」作為Youth X Naturalis代表的Aniek Moonen說。

    Youth X Naturalis是博物館成立的智庫,成員包括館內的科學家、荷蘭青年組織、學生、藝術家等,他們在辯論之前就進行線上討論,談論當今的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為此場辯論奠下基礎。

    辯論中,眾議院參選人就青年參與、成立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遷專責部會、教育與研究、環境稅等主題進行攻防,各黨派參選人能夠表達自己贊成與否,為關心相關議題的民眾提供珍貴的投票依據。

    Youth X Naturalis代表Aniek Moonen在辯論會發言。圖片來源:Rafael Martig/Het Groene Election Debate

    博物館也在辯論中表明立場,生物多樣性中心的科學總監Koos Biesmeijer說:「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我們在氣候和生物多樣性上所投資的每一歐元,都能夠得到大約九歐元的報酬。我們需要多投資相關議題的教育和研究,並且讓大家都能取得資訊。」

    會後,Youth X Naturalis撰寫出一份20頁的聲明,彙整辯論會的結論與自身立場,要求政府應該加強青年參與、教育和研究投資、減碳和保育立法,並將這份聲明於世界生物多樣性日,提交給荷蘭氣候立法委員會的主席Ed Nijpels。

    博物館與在地青年的交會,猶如野花與蜂,研究員助長了青年知識的深度廣度,使得博物館的教育使命以嶄新的面貌向下紮根;青年則帶給博物館清新的視野,更加貼合未來世代的心境和需求,擴大社會影響力。

    科學能如往常一樣沉默而堅實,但何嘗不能像一場突如的雷雨,讓雨後是滿野醒轉的花。

     

    ※本文為低碳生活部落格與環境資訊中心共同刊登之〈涉足政治、農業、教育、企業合作 荷蘭生物多樣性中心展開在地創新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1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