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B Lab Taiwan;文/B Lab Taiwan(B型企業協會)
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加到90億,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估計,食物產量將必「增加約70%」,如農作物年產量須增加近10億噸才能餵飽全球人口。
然而,農業集約化耕作卻像是隨時出沒的猛獸,短期雖增產,卻造成長遠、難以復原的環境破壞,如農業用水消耗寶貴淡水資源高達七成以上、表層土壤的流失及侵蝕土壤的速度比自然快100倍,對原始森林的摧毀,大量農藥污染及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農業就業人口的長期缺工及延伸的社會經濟問題。
農業科技(AgTech),是根據環境數據與觀察農田裡的資訊,以最少資源投入從事農業生產的決策支援系統。機器人、無人機、衛星影像IoT及AI機器學習等技術。據美國農業科技募資網站AgFunder發布的2021年農業科技投資報告中,募資總金額為261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15.5%,顯示投資者有信心投注在整個農業食品技術領域,及下一代創新技術。
種回土壤健康又固碳的Locus AG
隨全球疫情不斷上演雲霄飛車,人的健康再也回不去那個理所當然的日常。其實,「土地的健康」誰來顧呢?
土壤的健康像是微生物對人類腸道的作用,須達到一定的平衡。土壤中微生物的平衡能擴大根部體積及其吸收養分的能力,也能減少地表徑流和降低投入/肥料需求,更可增強了「作物固碳的自然能力」(將碳從大氣中吸收到土壤中的行為),達到土壤的健康狀態,更進一步地增加了作物的產量。
農作物固碳更常被討論的,是最省成本和最直接的除碳方式。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更建議改變農法,以再生農法以改善土壤健康並可將全球排放量減少5-20%。
美國俄亥俄州的B型企業——農業科技公司Locus Agricultural Solutions,則以專利的微生物土壤液Rhizolizer Duo幫助農民取得翻轉性的成功,已在美國用於20多種不同的作物類別,不僅增加產量,更同時讓農民主動地在每英畝從大氣中額外多「除去」多達6噸的碳、「減少」多達75%的排放,且收成多達43%的作物。
農民更可加入Locus AG推出的農業碳權計畫CarbonNOW,將產生可銷售的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貨幣化。此計畫結合了Nori區塊鏈碳權交易平台及SoilMetrics測量農地碳匯公司,讓農民以15美元/噸碳權,賣給那些有永續目標並需獲得碳信用的企業買家如微軟及電商服務商Shopify等,在此模式中,農民不僅生產糧食,保證此種食物生產方式有助於減緩氣候危機,且因「種回健康的土壤」有源源不斷的永續報酬。
垂直農場AeroFarms 讓安全新鮮可口 直達餐桌
土壤恢復健康是不錯,但農業生產過程會產生如勞動人力短缺、肥料與農藥不當施用、毒害氣體釋放或滲漏、殘留等種種的缺失。
瑞士B型企業CleanGreens Solutions SA是專營氣耕(Aeroponics)關鍵技術的設備商,其自動化機動氣體噴霧裝置,噴射富含養分、水、氧氣的氣霧直接向作物的根噴射,與傳統土耕每公頃每年產量30噸相比,氣耕系統年產量能達到800噸。使農民在寒冷季節中仍能用此方式種植生菜,消費者也無須忍受從南歐生產地有可能斷鏈的不便。
同樣使用環控氣耕技術的是2004年由康乃爾大學教授愛德華·哈伍德(Edward Harwood)創立的美國B型企業——垂直農場科技公司Aero Farms。
其專利室內垂直農業技術為生菜生長提升精準農業,以確保生產效能及安全、風味,與傳統耕作相比,收穫量增長30%,用水量卻減少了95%,每英畝面積的產量是傳統農業的130倍。連續兩年被《快雜誌》評為世界上最具創新的公司之一,《時代》雜誌也列為最佳食物科技發明公司之一。
採用LED燈為不同目標作物提供精確的光照強度和波長,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科學家在每次收穫時可掌握超過13萬個數據,用以精進預測分析的正確性,縮小耕作風險,且整合AI、機器視覺及物聯網協助收集感測器數據等多種技術,已成功種植超過550種生菜。
與策略夥伴如Nokia Bell Lab及Dell Technologies合作,提升監控全自動化和數據分析能力,進一步促進農業作物健康與產量;並將服務技術化,向水資源稀少的地區、科學實驗室培養研究使用、或學校及城市農場等輸出。更使用低碳能源,在紐澤西州設立農場的原因之一是該區域是核能和天然氣的混合電網,目前正在維吉尼亞州興建的農場也因當地可使用水力發電而選址。
目前除了為Amazon Fresh、Walmart及Whole Foods等多種品牌客戶供貨之外,AeroFarms也以合理價格與Table to Table、新澤西州社區食品銀行和青少年食品正義等當地非營利組織合作,將新鮮的生菜帶給弱勢社區,支持2030年在新澤西州和紐約市周邊大都市區實現零飢餓的目標。
而農業科技新創於這一兩年陸續公開上市,有批評說環控農場耗費能源效率,且有市場規模化的挑戰,投入創新技術投資所費不貲、管理團隊獲利能力等等,須靠時間來檢驗。
支持論者則說,以目前資本市場寬鬆的勢態下,選擇上市募得相當的資本擴張規模,現在就是對的時機投入永續農業技術轉型。
在氣候變遷、水資源短缺等各種因素緊跟在後,看來環境控制科技農業勢必興起,而為各方利益相關群體尋求共益的商業模式如AeroFarms,降低環境衝擊、造福地方弱勢,或許是另一種從產地到餐桌的真實呈現。
企業營運中,除追求股東的利益,也關心社區經營、環境友善、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共享,這就是認證B型企業的商業影響力評估所檢驗企業影響力的重要工具。其中分為營運(Operations)及影響力商業模式(Impact Business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