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比爾蓋茲(Bill Gates)

你也許以為地球升溫1.5°C或2°C沒什麼差別,但從氣候科學家模擬的結果看來,情況卻很不妙。在很多方面,溫度升高2度的情況,不是只比升高1.5°C糟糕33%,而是倍增的,例如難以取得乾淨用水的人口會多一倍,熱帶地區的玉米產量衰減也會多一倍。
氣候變遷造成的效應,單單一項就夠慘了,但你不會只遇到炎熱天氣,或只遭受洪災。氣候變遷的效應是環環相扣的。
以武漢肺炎(
先說人命損失:比起武漢肺炎,氣候變遷是否會造成更多人死亡?
我們用1918年西班牙流感和武漢肺炎大流行的數據,估算出的結果是全球平均每年每十萬人口中約有14人因大流行病而死。
比起氣候變遷,哪個死亡率較高?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全球氣溫升高導致的全球死亡率增幅和大流行病一樣,也就是每年每十萬人中約有14人因此致死。而到本世紀末,要是排放量仍然持續增加,氣候變遷將導致每十萬人中約有75人因此致死。
換句話說,到本世紀中葉,氣候變遷的致命程度可能就和武漢肺炎一模一樣,到了2100年,氣候變遷要比武漢肺炎致命五倍。
經濟情勢也很黯淡。雖然氣候變遷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和武漢肺炎不大一樣,也因使用的經濟模型而異,但結論確定無疑:未來一、二十年內,氣候變遷造成的經濟損失就像每十年發生一次武漢肺炎大流行。
就算還有科學不確定性,我們理解的也已經夠多。有兩件事是我們可以做的:
(一)努力適應:努力把已經發生和確定會發生的暖化衝擊減到最小。蓋茲基金會的農業團隊把工作重點放在幫助農民適應。例如,資助許多新品種作物的研究,希望研發出耐旱、耐洪的作物,以對抗未來更頻繁、更嚴重的乾旱和洪水。
(二)減緩暖化:另一件我們不得不做的事,是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到大氣中。若想要躲過災難,全球最大排放國(富裕國家)必須在2050年以前實現淨零碳排,其他國家不久後也要跟上。
有人反對富裕國家應該先減排:「為什麼是由我們來承擔?」答案不只在於暖化問題主要是由富國造成的,還因為這是大好的經濟機會:有能力建立起成功的零碳公司和零碳產業的國家,將會在未來幾十年中領導全球的經濟。誰有辦法在能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並且證明這種突破能在全球廣泛運用,價格又不會太高,誰就能在新興市場中找到許多願意買單的客戶。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作者:比爾蓋茲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2日
作者簡介
比爾蓋茲(Bill Gates)
是科技人、企業領袖和慈善家,1975 年與兒時玩伴保羅.艾倫(Paul Allen)共同創辦微軟(Microsoft),目前和妻子梅琳達(Melinda)共同擔任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會長。
近年成立突破能源組織(Breakthrough Energy),致力於把清潔能源和其他氣候相關的技術推向市場。他和梅琳達育有三個孩子,目前住在華盛頓州的美迪納(Med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