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亮到你、苦到我——趕走夜晚的光污染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

    文/李昱德(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隨著科技進步,人們開始擁抱更亮、更節能的LED燈。然而,隨著開燈的時間變長、燈的亮度更高,「光污染」的問題也跟著惡化,光害對我們和周遭的環境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都市的光污染產生「天空輝光」遮蔽了滿天星斗。圖片來源:StockSnap/ Pixabay

    國際暗空協會(IDA)在全球對抗著光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除每年頒發IDA暗空獎項給致力於「保存黑夜」的人或是社群外,也指定「國際暗空公園」、「國際暗空保育區」與「國際暗空社區」等「暗空地點」作為對成功保存理想黑夜狀態的肯定。

    只是,IDA這麼努力「守護黑夜」的目的何在?這些隨處可見的方便照明設備,影響真的有這麼大嗎?

    又亮又省電 LED燈成光污染元兇

    能源政策非政府組織CLASP的研究顯示,照明用電占全球總用電量的15%,並排放出全球將近5%的溫室氣體,有些城市的照明費用更占了總電費支出的二成至四成。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地方已經改用更省電的LED燈,取代傳統的白熾燈泡。但是,這些LED燈卻造成了其他的問題。

    LED燈泡比傳統燈泡亮上許多,但也讓光害變得更嚴重。圖片來源:Engin_Akyurt/ Pixabay

    毫無疑問地,LED燈泡比傳統白熾燈泡省電許多,氣候小組(The Climate Group)推估,如果全球都改用LED燈,可以節省50%至75%的照明用電;這或許能改善排碳、用電量的問題,卻同時強化了光污染或是光害的影響。

    《國家地理雜誌》形容,高亮度的燈泡已經「偷走了夜晚」,過多的照明不只傷害了那些生命週期需經歷黑暗的生物,也強制扭轉了我們的生理時鐘。改用亮度更高的LED燈之後,這個狀況變得更加嚴重——全球現在已有83%的人口居住在受到光污染的地區,深受光害的影響。

    研究顯示,克氏溫度4000度的白色LED燈,大約讓光害變為2.5倍;從地球軌道目視地球亮度,在2012年至2016年間也出現了每年2%的增長。除此之外,LED燈還會釋出更多的藍光,增加眩光並傷害人類視力。

    照光影響大 光暗程度改變生物作息

    正因為光污染無所不在,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需要加以重視,尤其是因為許多生物仰賴明暗的變化,來判斷何時該飲食、睡眠、獵食、遷徙,甚至是繁殖,無所不在的強光已經嚴重影響生物原本的習慣和生理時鐘。

    人造光源會影響一般生物的生理時鐘。圖片來源:SichiRi/ Pixabay

    舉例來說,2017年〈自然〉期刊(Nature)的一篇文章,針對花粉植物的夜間授粉狀況進行研究,結論指出:受人工光源影響的植物比起在黑暗中的植物,效果下降了62%。

    另一份由以色列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進行的研究則發現,大堡礁內有超過130種珊瑚礁靠月光「暗示」其繁殖時間。每年10月、11月的滿月時分過後,這些珊瑚礁就會釋出精卵到海水中,不過都市產生的天空輝光會遮蔽月光,減少珊瑚的繁殖機會,並降低其生存率。

    對人類而言也是如此,人類同樣需要黑暗才能享有良好的睡眠品質,若夜晚長時間暴露在帶有藍光的燈具之下,會抑制褪黑激素正常分泌,使得身體難以進入深層睡眠狀態,影響免疫功能、新陳代謝率等身體功能。

    因此,為使光線對生物、對人類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放棄一定程度的光明去「擁抱黑暗」,對我們而言仍是個重要的調劑過程。在暗空協會的倡導下,也有更多的政府開始正視光污染的問題,期待有一天,人類可以在光與暗之間,取得生活與環境的平衡。

     

    ※ 本文為低碳生活部落格與環境資訊中心共同刊登之〈亮到你、苦到我——趕走夜晚的光污染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