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暖化讓動物也「過勞」 研究:北極熊、獨角鯨花四倍力氣求生存

    編譯/姜唯;審校/林大利

    衛報報導,根據最新研究,由於北極海冰大量流失,北極熊(Polar Bear,學名:Ursus maritimus)和獨角鯨(Narwhale,學名:Monodon monoceros)需花上原來四倍的力氣(熱量)才能生存。

    科學家說,極地掠食者一度完美適應當地環境,但現在牠們的棲息地越來越小,獨特的演化結果變得越來越不適合逐漸無冰的北極。

    由於北極海冰大量流失,北極熊和獨角鯨需花上多達四倍的力氣(熱量)才能生存。照片來源:Hans-Jurgen Mager/Unsplash

    海冰消融 使北極熊吃不到環斑海豹、獨角鯨找不到呼吸孔

    哺乳動物在生理上被設計為盡可能減少能量消耗。北極熊主要的掠食策略為坐等獵物上門,透過呼吸孔捕捉海豹,而獨角鯨則是演化成能夠潛入深海獵食而不需快速移動。一份發表在《實驗生物學》期刊上的評論指出,這些動物現在得更努力工作才能生存。

    北極熊以油脂豐富的環斑海豹(Ringed Seal,學名:Pusa hispida)和髯海豹(Bearded Seal,學名:Erignathus barbatus)為主食,但這兩種獵物越來越難取得。自1979年以來,能供北極熊們狩獵的海冰每10年縮水13%。研究顯示,北極熊現在平均得游泳三天才能找到海豹,或者尋找能量密度較低的陸域食物來源,因此牠們得走更多路。

    陸域食物難以彌補狩獵海豹機會的減少,這讓北極熊更容易餓死。「一隻北極熊需要消耗大約1.5頭馴鹿(Caribou,學名:Rangifer tarandus)、37隻北極紅點鮭(Arctic charr,學名:Salvelinus alpinus)、74隻雪雁(Snow Goose ,學名:Anser caerulescens)、216顆雪雁蛋(約54個巢,平均每個巢四顆蛋計)或是3公尺的岩高蘭(Crowberry,學名:Empetrum nigrum),才等於一隻成年環斑海豹所能提供的熱量。」研究人員寫道。

    獨角鯨擅長極限潛水,可以潛到1500公尺深,尋找牠們最愛吃的格陵蘭大比目魚(Greenland halibut,學名: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因此牠們需要固定位置的呼吸孔,但海冰正在迅速變化並以新的方式運動,呼吸孔已經移位甚至消失。

    研究作者之一、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生態與演化生物學學者威廉姆斯(Terrie Williams)博士說:「對於這些動物來說,北極環境現在變得更加難以預測。獨角鯨會根據自身肺活量來調整其潛水速度、深度和時間。一旦計算錯誤可能會溺水。」

    獨角鯨擅長極限潛水,可以潛到1500公尺深,因此牠們需要固定位置的呼吸孔。照片來源:NOAA Photolib Library/維基百科

    北極熊、獨角鯨數量下滑 將使其他哺乳動物連帶受影響

    氣候危機還使牠們的遷徙活動發生變化,北極地區開放工業活動也侵犯了獨角鯨的領域。另一種掠食者虎鯨則加入了北極海洋生態系統,而且已知會攻擊和殺死移動速度緩慢的獨角鯨。

    研究人員說,北極熊和獨角鯨的數量下降可能會對其他依賴海冰的哺乳動物及其獵物產生連鎖反應,進而導致整個北極海洋生態系統迅速變化。白鯨 (Beluga Whale,學名:Delphinapterus leucas)、北極狐(Arctic Fox,學名:Vulpes lagopus)和麝牛(Muskox,學名:Ovibos moschatus)等哺乳動物都很容易受到類似變化的影響。

    現有模型預測到本世紀末全球北極熊的數量將下降1/3~2/3,這份論文支持這個論點。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分校地理系多德斯教授(Klaus Dodds)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表示這篇論文十分重要。「北極熊、海豹和鯨魚等廣為人知的物種,很容易受到海冰分布和厚度變化的影響。隨著海洋生態變化,依賴冰凍環境的哺乳動物將難以適應。當前和未來的適應成本都將很高。」

    未參與研究的詹姆斯.赫頓研究所榮譽研究員艾爾本(Steve Albon)教授說:「計算海冰流失對這些掠食者造成的能量成本,我們可以在有證據顯示牠們數量下降之前,預測牠們繁殖和生存的前景。」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8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