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憂噪音影響白海豚、石首魚 彰化「渢佑」、「環洋」風場環評需補考

    報導/陳昭宏

    離岸風電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彰化外海兩座新風場昨(9)日先後展開環評初審,分別為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投資的「渢佑」風場,以及本土能源開發商台亞風能主導的「環洋」風場,均需補件再審。

    兩座風場面臨相似的生態疑慮,包括鳥擊風險、陸纜施工對於彰化潮間帶的衝擊、水下噪音影響石首魚及白海豚等,環委與環保團體紛紛提出質疑。此外,兩案選址皆位於航道內側,與政策環評的航道外優先開發規範是否違背,也需進一步釐清。

    環保署昨(9)日召開「渢佑」風場第一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是繼台中「渢妙」之後,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又有區塊開發風場進入環評程序。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環保署昨(9)日先後召開「渢佑」、「環洋」兩風場第一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圖片來源:擷取自線上環評會議

    CIP「渢」字輩第二案、台亞第一案 海纜上岸皆行經潮間帶

    由丹麥離岸風電開發商CIP投資的彰化「渢佑」風場,是該業者繼台中「渢妙」風場後,又一個進入環評的區塊開發場址。風場位於彰化外海,為CIP六個區塊開發風場中,離岸最近的一座。風場面積約44平方公里,預計設置30~37座、9~20MW等級的風機,最大總裝置容量600MW。

    另一方面,本土能源公司台亞風能參與主導的,有彰化「環洋」及苗栗「環亞」兩風場。昨日進入環評初審的「環洋」離岸最近僅有8公里,風場面積約53平方公里,預計設置29~42座、9.5~15MW等級的風機,最大總裝置容量為440MW。

    「渢佑」風場位於彰化外海約10公里處,面積約43.55平方公里,預計設置30至37座、9至20MW等級的風機,最大總裝置容量600MW。圖片來源:擷取自線上環評會議
    「渢佑」風場位於彰化外海約10公里處,面積約43.55平方公里,預計設置30至37座、9至20MW等級的風機,最大總裝置容量600MW。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本土能源公司台亞主導的「環洋」風場,離岸最近約為8公里,面積約53平方公里,預計設置29至42座、9.5至15MW等級的風機,最大總裝置容量為440MW。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本土能源公司台亞主導的「環洋」風場,離岸最近約為8公里,面積約53平方公里,預計設置29至42座、9.5至15MW等級的風機,最大總裝置容量為440MW。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風場位航道內側 須釐清是否符合政策環評

    「渢佑」風場離岸最近10公里、「環洋」風場離岸更只有8公里,且都位於航道內側,與2016年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環評,應優先開發離岸較遠、以及航道外側的原則相悖。昨日兩場環評會議上,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與彰化縣農業處都提出疑慮,希望釐清兩風場是否符合政策環評規範。

    另外,為整合彰化外海離岸風場的海纜上岸地點,2017年經濟部曾公告彰化南、北兩條共同廊道。「渢佑」及「環洋」兩風場輸送電力的海底纜線,將會從位於芳苑的「南側廊道」上岸。

    不過,彰化縣農業處指出,南側廊道同時是寬達4~5公里的潮間帶,鋪設陸纜影響範圍大,尤其北側的永興養殖專區,更是彰化海岸關注鳥種大杓鷸的停棲區塊。

    農業處建議,應再補充纜線鋪設的具體規劃內容,包括範圍、路徑、上岸點等,並以最劣情境模擬陸纜施工對於潮間帶的影響,也要提出減輕措施。

    「渢佑」風場纜線將從彰化「南側廊道」上岸,和其他風場纜線整合,但該區為大面積潮間帶,開發單位卻未具體規劃纜線鋪設細節及溼地保育措施。資料照。攝影:陳文姿
    「渢佑」、「環洋」兩風場纜線將從彰化「南側廊道」上岸,和其他風場纜線整合,但該區為大面積潮間帶,環團、列席機關質疑開發單位卻未因此具體規劃纜線鋪設細節及濕地保育措施。資料照。攝影:陳文姿

    鳥類調查不足 環團:潮間帶設纜線恐影響候鳥停憩

    兩風場紀錄到黑面琵鷺、白眉燕鷗、鳳頭燕鷗等保育鳥類,不少環委針對鳥擊風險提出疑問。環委李培芬指出,「渢佑」的鳥類飛行軌跡資料只涵蓋風場西南側一小區塊,並不具代表性,建議開發單位補充風場全區、臨近風場及臨近沿岸地區的各季節鳥類飛行軌跡,以評估鳥類撞擊風險,並提出減輕對策。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發言表示,風機對於鳥類的影響不只碰撞傷亡,更包含潮間帶開發影響候鳥停憩行為,設了風機及纜線,「鳥不來了怎麼辦?」

    對此,兩方開發單位都承諾補充相關評估及因應對策;考量陸纜行經大片潮間帶,未來也會增加對於岸上鳥類的調查。

    「渢佑」風場的鳥類飛行軌跡資料,只涵蓋西南側一小區塊,環委認為相關評估並不具代表性,要求開發單位補充資料,評估鳥類撞擊風機的風險。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渢佑」風場的鳥類飛行軌跡資料,只涵蓋西南側一小區塊,環委認為相關評估並不具代表性,要求開發單位補充資料,評估鳥類撞擊風機的風險。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環委憂噪音影響石首魚 學者:沒多久會游回來

    彰化沿海同時也是石首魚科的重要棲息環境,石首魚科是當地的重要經濟魚種,會在求偶期發出聲音,過去附近的離岸風場環評,屢有環委憂心風機打樁及後續營運的噪音,可能影響其生態及漁業。

    不過,「渢佑」在環評書面回覆提及,石首魚「沒有明顯的生殖求偶高峰期」,引發環委張學文質疑,認為不符一般認知,要求開發單位提出資料佐證,並補充噪音對石首魚的影響,以及相關減輕對策。

    對此,「渢佑」委託進行海域生態評估的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退休研究員邵廣昭指出,石首魚「能聽到的距離是很短」,營運期的低頻噪音影響微弱,但打樁噪音確實「什麼魚都會影響」,的確需要提出減噪方案。

    但他也說,「如果(先前的打樁作業)真的對這些魚類造成影響,有傷害、或者死亡的話,其實早就被大家講出來了,」並認為在降噪措施之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之後過沒多久牠(石首魚)又游回來。」

    石首魚科為彰化沿海重要經濟魚種,會在求偶期發出聲音,環委憂心風機打樁及後續營運的噪音,可能影響其生態及漁業。圖片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石首魚科為彰化沿海重要經濟魚種,會在求偶期發出聲音,環委憂心風機打樁及後續營運的噪音,可能影響其生態及漁業。圖片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白海豚保育互交鋒 蠻野心足:風機「人工魚礁」將改變海底生態 學者認不至於

    「渢佑」的環說書也提到,套管式機座將帶來比人工魚礁更好的聚魚保育效果,不過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員郭佳雯指出,彰化外海其實是泥沙底質,置入人工魚礁可能改變原本的生態系統;且近年也有不少研究在擱淺的中華白海豚胃中,找到生活在泥沙海域的底棲性魚種,若風機改變生態,可能減少白海豚的食源。

    邵廣昭則回應,離岸風機間距其實很廣,即使有人工魚礁效應,密度也不高,不至於改變泥沙底質的海域生態系,「政府人工魚礁做了60多年,如果(生態)要改變早就改變了。」至於白海豚的食源,邵廣昭則認為,根據國外報告,白海豚喜歡的食物也包括岩礁棲性的魚類。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