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12
極端氣候打亂播種節奏 各國農民如何把希望種進「耐氣候種子」?
氣候變遷下,高溫、暴雨、乾旱加劇,世界各地的農業都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培育能適應氣候變遷的耐氣候種子,成為糧食組織的重要目標。
閱讀全文
- 點擊數: 13
環境部AI司首度亮相 人工智慧環境治理有何任務與挑戰?
走進這個月剛成立的環境部「AI司」,司長辦公室後方櫃子上擺了一包綠色乖乖,祈願系統穩定、工作順利。這層樓不僅有資安專家、資料庫高手、用AI追蹤環保犯罪的公務員,還有從前身監測資訊司一路走來30多年、建立起空氣與水質監測系統的老將。
- 點擊數: 37
紐西蘭的「Tuna」秘密:毛利餐桌上,鰻魚面臨生存危機
在毛利人的菜單上,Tuna不是鮪魚,而是鰻魚。鰻魚分布廣、易捕撈,是傳統毛利文化的重要食物之一。如今,紐西蘭特有種長鰭鰻卻是氣候變遷下最脆弱的淡水魚類之一。一方面,鰻魚幾乎無法人工繁殖,全靠捕撈野生幼鰻;另一方面,過度捕撈、河川污染、水壩阻隔遷徙、氣候變遷也增加了生存難度。
- 點擊數: 28
英國地下鹽穴重回能源轉型舞台 首座綜合綠氫基地2029年將啟用
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過剩的電力該如何有效儲存?利用地下鹽穴儲氫或許是個好解方。英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早在1972年就開始利用地下鹽穴儲存氫氣,至今運作已有半世紀。如今,隨著英國能源公司SSE宣布新一輪地下鹽穴儲氫計畫,這項低調的技術也被重新推上舞台。英國皇家學會指出,要實現2050年淨...
- 點擊數: 132
氣候變遷下的世界遺產 2080年海平面上升威脅復活節島石像
今年7月,南台灣受豪雨重創,除了大量民宅,也有不少古蹟損害,台南國定古蹟「南鯤鯓代天府」的剪黏掉落、牌樓倒塌;嘉義的「嘉義舊監獄」受損;澎湖的天后宮室內嚴重漏水,讓極端天氣下的古蹟保存問題浮上檯面。不只台灣,國際上也有許多世界遺產受到氣候變遷的威脅,面臨著毀損、消失的危機。
- 點擊數: 95
快速都市化、氣候暖化 巴西每年逾20萬人被蠍子螫傷
氣候變遷加上高度都市化,導致巴西城市中的蠍子快速繁殖,現在每年通報的螫傷案超過20萬件。其中,小孩、長輩是最危險的族群,一旦被螫傷,後果不堪設想。專家呼籲從日常預防做起,醫療單位目前也靠血清來救命,政府則開始推動防治措施。
- 點擊數: 124
夜幕降臨才是旅行的開始——2025不能錯過的夜間旅遊新趨勢
當氣溫飆破40℃,連出遊都讓人意興闌珊,不少城市開始推出夜間行程,吸引觀光人潮。夜間旅遊(noctourism),指夜間的各種旅遊活動,從娛樂表演、景點導覽到生態旅遊等,成為全球暖化下的旅遊新趨勢。豪華旅遊公司Wayfairer Travel 指出,2024年夜間行程需求成長了25%;國家地理雜誌則表示,夜間旅遊將在2025年徹底改變夜貓子看待世界的方式。
- 點擊數: 45
梵蒂岡擬建光電場 教宗良十四世延續綠色衣缽發布減碳目標
- 點擊數: 88
名間焚化爐明日環評 縣府為何要蓋? 從垃圾數據、調度政策看端倪
南投縣府將在明(23)日召開名間焚化爐環評初審會議。縣府表示,截至2024年底縣內已堆置31萬噸垃圾,興建自主設施才能解決問題。然而從數據來看,南投人口逐年下降,垃圾量卻不減反增。
- 點擊數: 61
不必跟汽車爭道 「荷蘭式」十字路口正重塑北美街頭
當自行車日益風行,荷蘭的「保護式十字路口」也逐漸被北美各大城市採用,這項設計不僅能促使駕駛減速慢行,大幅降低交通事故,也能讓騎自行車成為一項更舒適的體驗。
- 點擊數: 132
天空下的綠能革命:巨型風箏發電 下雨、冰雹都不怕
愛爾蘭狂風大作的西海岸,一群人正在放飛長形的超大風箏。他們專注的看著風箏飛行的軌跡,纜繩的另一頭則是發電機。這項尚未獲得太多人關注的新發電方式,正透過「空中風能」(airborne wind energy)為風力發電帶來一場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