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今夏用電尖峰負載創新高 環團籲:高耗能產業電價合理化

    報導/劉庭莉

    下週一(27日)經濟部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外界關注在國際能源價格飆漲下,是否終結連續八次的電價凍漲。環保團體則聯合呼籲,高耗能產業合理調整電價,才能落實節約用電。環團指出,台灣工業電價世界第六低,卻是我國用電成長的主要驅動力,應列為優先調漲對象。

    自2018年最近一次電價調整以來,三年間台灣用電量增加164億度,工業部門就占總增幅的76%。環團指出,這顯示出工業部門長期以來低估環境成本、在低廉電價中享受紅利。

    多個環團今(23)聯合舉行「調整高耗電產業合理電價 落實節能減碳」記者會。攝影:劉庭莉
    多個環團今(23)聯合舉行「調整高耗電產業合理電價 落實節能減碳」記者會。攝影:劉庭莉

    尖峰負載達歷史新高 台電:產業景氣暢旺

    近期高溫來襲,昨天尖峰負載打破歷史記錄,今天又再創新高。根據台電網站,今天下午尖峰負載達3994萬瓩,供電亮出吃緊黃燈。台電分析,原因可能是產業景氣持續暢旺,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特高壓用戶用電量,較去年提升一成,也貢獻約93.7萬瓩。

    事實上,我國全年用電量已連續兩年創新高,去(2021)年用電量與經濟成長率更是雙雙破紀錄,總用電量高達2830億度,漲幅4.3%,是近十年來最高。又加上國際燃料價格飆漲,台電及中油不斷虧損,經濟部今天則發聲明指出,因為國際燃料成本大增,台電、中油的財務成本承受相當大的壓力,目前台電已提出幾個方案,下週電價審議委員會將決定調整方案。

    用電尖峰負載10年統計(截至6月22日)。資料來源:台電(2021)經濟部新聞稿

    工業部門占用電成長76% 環團呼籲優先漲價、鼓勵節電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昨天發表共同聲明表示,低廉的能源價格造成資源的過度浪費,主張電價應反映能源外部成本,「電價合理化」勢在必行,以抑制不必要、無效率的能源消費。

    環團表示,自2018年最近一次電價調整以來,三年間台灣用電量增加164億度,其中,工業部門占總增幅的76%,高達124億度,是用電成長的主要驅力。台灣工業電價為全世界第六低,且平均占製造業生產成本不到2%,即使工業電價調漲10%,仍只有影響0.2%的生產成本。

    環團建議,應以工業用電作為電價調漲的優先對象,藉此促進工業部門強化節電作為,將節電率由目前平均1.7%提升至2.5%,提早因應供應鏈減碳壓力。

    2020年台灣工業電價為全世界第六低。圖片來源: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提供
    2020年台灣工業電價為全世界第六低。圖片來源: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提供

    環團指出,今年工業指數、製造業指數雙雙創下新高,連帶地使得工業部門用電量大幅增加,卻未看到主要耗能產業在節能上的投資,有等比例的提升。因此呼籲政府積極督促8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落實節電1%政策,盡快輔導企業建立能源管理機制,並編列充足預算,延續、擴大「縣市共推節電計畫」的努力,持續鼓勵民生部門汰換耗能設備,關掉不必要的待機電力,改善用電行為。

    亞洲鄰近國家電價第二低 工業用電還比住宅低

    今天(23)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等多個環團也在行政院外召開記者會,要求針對高耗能產業,合理調整電價。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根據最新的「能源統計月報」,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間,能源進口比例高達97.8%的我國,卻是亞洲鄰近國家平均電價第二低的,而最便宜的泰國,能源進口比例也僅56%。若要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必須針對鋼鐵、水泥、面板半導體等高耗能產業,將環境成本內部化,調漲電價至合理程度。

    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表示,電價凍漲看似減輕人民負擔,但台電、中油虧損仍是納稅人買單,電價合理化才符合社會正義。

    能源進口比例高達97.8%的我國,卻是亞洲鄰近國家平均電價第二低。圖片來源: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提供
    能源進口比例高達97.8%的我國,卻是亞洲鄰近國家平均電價第二低。圖片來源: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提供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進一步指出,2020年工業用電單價僅2.4元,低於住宅2.6元,並不公平。且近年多起限電,因考慮製程安全,都未將高壓用戶(工業用戶)排入輪流限電的名單中。

    莊秉潔表示,俄烏戰爭造成煤氣等燃料費大增,工業用電單價應調高至反映真實燃料成本及穩定供電成本,電網改善計畫的二年871億,也應由高壓用戶分攤。

    環團認為,政府不該放任用電量年年成長。攝影:劉庭莉
    環團認為,政府不該放任用電量年年成長。攝影:劉庭莉

    正視能源貧窮 不良用電條件惡化貧富差距

    在電價合理化的過程中,部分較為弱勢的社會群體所需要承受的成本會比其他群體來得更高,也更為脆弱。低收入家戶的家電往往是高齡或老舊、二手的電器,除了有走火的風險,也得消耗更多的電力,對中低收入的家庭造成更重的經濟負擔,卻沒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環團表示,低收入戶家庭往往受限於居住空間的不良用電條件,導致用電支出占家戶支出的比例過高,進一步惡化貧富差距。根據2015年工研院與家扶中心針對新竹縣市的低收入家庭進行調查,發現有高達63%的低收入戶家庭,其能源支出占比超過全戶所得10%。

    另外,工研院在2020年的一份統計指出,低所得家庭的冷氣和冰箱的平均使用年數,比起高所的家庭的平均多了六年和四年,而且有超過33%的冷氣、與29%的冰箱使用超過16年。

    環團建議,中央應結合社會局或社福機構,協助地方政府盤點「能源弱勢」族群,輔導用電行為、協助中低收入戶老舊家電的更新,也確保二手舊家電妥善回收,而不是再次由社福機構或中低收入戶使用。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