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140
低「碳」蛋白質的好選擇 漁業整體去碳化為何仍是問題?
漁業和水產養殖相較陸上畜牧而言,是更低碳的蛋白質獲取方式,近年需求量也持續上升,不過考量到法規緩慢且未強制轉型,其碳排放仍不可忽視,台灣漁業又該如何跟進?
閱讀全文
- 點擊數: 137
白天太熱,改晚上捕魚就好了嗎? 高溫下的農漁困境與性別平等危機
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高溫,正威脅著那些需在大太陽底下工作的勞動者,其中又以農漁畜業受到的影響尤劇,而在此之中,還進一步隱藏著讓女性受到更嚴重影響的「非性別中立氣候危機」…
- 點擊數: 381
榴槤、沙漠甲蟲、幽靈魚啟發靈感 仿生大自然的建築藍圖
仿生建築是透過模仿自然界中動植物、昆蟲等構造,打造的創新、永續建築方案。早在約30年前的辛巴威東門中心,就受白蟻丘和仙人掌啟發,仿造白蟻丘的通風設計,讓熱空氣從煙囪排出,冷空氣從建築底部流入…
- 點擊數: 306
全球最大水壩落腳西藏 中國雅魯藏布江大壩引發水權、迫遷、生態危機
全球最大水力發電工程19日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舉辦開工儀式,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親自出席。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預估年發電量約3000億度…
- 點擊數: 254
蓋一條「永續高速公路」但要犧牲雨林? 氣候大會主辦城市貝倫惹議
位於巴西亞馬遜雨林邊境的港口城市貝倫,是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的舉辦地。近來卻傳出當地為了承辦這場國際盛會,正在砍伐森林、興建橫跨雨林的高速公路,飽受當地居民、專家及環保人士批評。一場目標守護氣候的國際會議,卻可能以犧牲全球最重要的碳匯與生態系統為代價,引發高度爭議。
- 點擊數: 173
十年改造擺脫空污陰影:巴黎單車城市政策如何發酵?
巴黎轉型單車城市有成!空氣品質追蹤組織Airparif的報告指出,從2005到2024年,巴黎空氣污染程度大幅下降了50%,約十年前開始限制高排放車輛的政策是改善主因。
- 點擊數: 215
不再追求完美修剪草坪 低維護、省水的「草原化造景」成園藝新風潮
許多美國家庭門前都有一塊象徵「門面」、綠意盎然的草坪,必須修剪得整整齊齊,否則可能引來鄰居側目或投訴。如今,一股園藝新風潮草原化造景(Meadowscaping)正悄悄興起,越來越多家庭選擇放下割草機,改以野花、草叢來打造更自然、更友善生態的庭院。
- 點擊數: 171
非核工背景的行政學教授,如何拆解核廢難題——專訪核廢辦主任杜文苓
台灣5月正式進入非核時代,但廢核料處理才剛「擺好起跑姿勢」。台灣三座核電廠,核安會統計有2.1萬束用過核子燃料(高放射性廢棄物),另有21萬多桶低放射性廢棄物,都等待找到「最終處置」場所。
- 點擊數: 113
面對風險升級的氣候,居住更需要全面升級
住宅不是商品,而是聯合國認定的基本人權。在氣候災難成為日常的時代,具有氣候韌性的居住空間,乃至以社區為主的韌性措施,應被視為基本居住權。台灣近年不乏落實居住正義的討論,而氣候韌性住房、氣候韌性社區也應被納入政策規劃的範疇中。
- 點擊數: 231
淹水及腰、田在發燒、高溫勞動 我國首例青年氣候訴訟 原告年輕人現身說法
農田越來越難耕作、工廠越來越悶熱、淹水越來越頻繁,未來變得越來越難以想像。今日,五名青年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前召開記者會…
- 點擊數: 176
【律師來開講】祕魯農夫對抗碳排大戶:當冰川消融,誰該為洪水風險買單?
從2015年11月起,歷經了十年原審及上訴的攻防,居住於祕魯安地斯山脈的農夫柳亞向德國能源巨頭萊茵能源提起的民事訴訟,在第一審敗訴上訴後,德國哈姆高等區域法院在2025年5月再度判決柳亞敗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