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43種溫室氣體2000年變化 澳洲跨國團隊全揭露

    也許你想知道

    使地球暖化的大氣溫室氣體(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GHG)濃度是過去80萬年來最高,而暖化效應雖能部分被氣溶膠的冷卻效果抵銷,但仍是過去150年來暖化的主因。欣慰的是在蒙特婁公約管制的CFC-12和CFC-11確實有所減少。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ENS澳洲,坎培拉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由澳洲聯邦科學工業研究組織氣候科學中心(Climate Science Centre of Australia's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CSIRO)和墨爾本大學領軍的國際科學團隊,13日發表43種溫室氣體2000年來的變化

    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管制的六種溫室氣體為人所熟知,但事實上會影響氣候的溫室氣體有43種。

    澳洲塔斯馬尼亞州Cape Grim氣象監測站。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CC BY-NC-ND 2.0)

     

    報告共同作者、CSIRO首席科學家David Etheridge博士表示,這2000年來的紀錄集合了全世界十多個實驗室的努力,是澳洲對全球氣候變遷評估的最大貢獻之一。

    這篇研究「可應用於氣候模型的歷史溫室氣體濃度」(Historical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for climate modelling)發表於當期《地球科學模型發展》期刊。

    研究指出,「當今大氣溫室氣體(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GHG)濃度是過去80萬年來最高,使地球暖化,暖化效應雖部分被氣溶膠的冷卻效果抵銷,仍是過去150年來暖化的主因。」

    Etheridge博士強調,研究納入了氣溶膠、太陽熱能、火山和土地利用對氣候的影響,以準確模擬出過去幾個世紀的氣候模型。

    「我們運用當代和歷史空氣樣本、極地冰核泡泡中的空氣和陳年雪冰資料。將長期各地和各季節的溫室氣體測量值投入氣候模型,更準確地預測未來氣候。」Etheridge說,「這些觀測資料顯示,1750年起,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氮等關鍵溫室氣體就幾乎不斷地快速上升。」

    來自CSIRO的另一位共同作者Paul Fraser博士則表示,欣慰的是蒙特婁公約管制的CFC-12和CFC-11的確有所減少。

    主要作者、墨爾本大學澳德氣候能源學院Malte Meinshausen博士指出,這些新資料庫將帶動相關氣候模型研究,投入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2021-2022前要彙整出的下一份評估報告。

    「延續澳洲和全世界的數十年來的氣候資料馬拉松,這份研究將帶頭拼湊出氣候變遷的全貌。」Meinshausen說。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06月22日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5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