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歐盟提氣候變遷大計 Fit for 55草案:社會與經濟的全面轉型

    碳關稅、2035禁售燃油車、2030再生能源目標一次看

    翻譯/鄒敏惠、吳宜靜;審校/趙家緯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副主席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 於台北時間週三(14日)晚間公布大規模氣候變遷計畫。這份「55套案」(Fit for 55)一共提出12項政策措施,以確保未來的氣候和能源政策能符合《歐洲氣候法》設定的目標,並引領其他國家在幾個月後於蘇格蘭格拉斯哥登場的11月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跟進。

    Fit for 55:看向氣候中和歐洲 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55%

    歐盟為了實現對於《巴黎協定》目標的貢獻,歐盟委員會於2019年12月提出綠色政綱,目標是要在2050年使歐洲成為第一個氣候中和大陸。此項目標正式寫入2021年7月生效的《歐洲氣候法》(European Climate Law),具體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

    為了達成九年後溫室氣體減排55%的目標,歐盟執委會14日晚間召開線上記者會,公布「55套案」,涵蓋氣候、能源、建築、碳交易、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稅賦等面向,以驅動經濟和社會轉型。

    歐盟執委會於14日晚間召開線上記者會,公布「55套案」政策。圖片來源:擷取自 歐盟線上記者會直播畫面。
    「55套案」重點措施與目標:
    1. 歐盟碳交易體系(ETS)再擴大,2030年起取消航空業免費排放配額。
    2. 完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外國的鋼鐵或鋁等高碳排商品必須購買配額,才能進入歐盟市場。
    3. 2035年禁售燃油車;2025年建築營造與公路運輸的燃料供應者納入新的排放交易機制。
    4. 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40%(原訂目標為32%)。
    5. 實施能源稅賦改革,家庭供暖、航運、航空、漁業、電力供應將納入課稅範圍。
    6. 利用自然碳匯,在2030年減少3.1億噸二氧化碳;2030年前在歐洲種植30億棵樹木。
    7. 設立社會基金補助改善家戶能源效率。

    由於涉及面向廣大,不但將影響能源、運輸、製造、航空、航運、農業等產業以及歐盟貿易夥伴,也將影響一般消費者,甚至衝擊弱勢家庭與微型企業。該政策若要正式上路,需要27個成員國和歐洲議會的批准,過程可能要花費兩年時間。

    擴大歐盟碳交易體系ETS

    在ETS交易體系之下,發電與重工業污染成本推高;2030年後航空業不再享免費碳排配額。

    歐盟碳交易體系(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TS)每年都會為「碳」定價,並調低某些經濟部門的核配總量上限。在過去的16年間,ETS成功限縮了發電業與能源密集產業的排放量。現在,歐盟執委會宣布,總體碳排上限將更嚴格、年減幅度逐步提高。執委會還針對海陸運輸祭出新措施,逐步淘汰航空業的免費碳排配額,以跟上「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CORSIA)規範,海運的碳排放也將首度納入ETS。

    此外,針對公路運輸與住商部門使用燃料所產生的直接排放,歐盟執委會表示將單獨建立新的碳交易機制,因為這些部門減碳力道相對不足。

    衛報報導,在ETS交易體系之下,發電業和重工業面對污染的成本已昂貴許多,未來ETS更加收緊碳排上限,加上2030年後取消免費排放額度,形成污染成本慢慢地推高的趨勢。

    完善碳邊境調整機制:2023年試行、2026年上路

    碳密集型產品若進口到歐盟,必須購買配額(碳權)才能將其產品銷往歐洲市場。

    2019年的歐盟綠色政綱即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此機制的用意在於為歐盟內外的生產商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並移除免費核配的規範。碳密集型產品若進口到歐盟,必須購買配額(碳權)才能將其產品銷往歐洲市場。此舉預期將有助於全球減排。

    歐盟預計2023年起逐步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2026年正式施行,初期的管制範圍僅限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業,俄羅斯、中國、土耳其、英國將首當其衝。2026年「碳邊境調整機制」正式實施之後,每年5月31日,出口商須進口國家申報前一年的管制商品進口的排放量 ,以及證明在出口國是否已受到碳價的管制;最後根據各會員國每週拍賣平均價格,向進口國主管機關購買碳權(CBAM Certificates)。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倪茂庭指出,為了讓國內外企業熟悉制度的運作,在2023~2025年的過渡期間,儘管出口商無須支付相關費用,但仍須向進口國申報其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若未據實申報,則可能面對罰則的制裁。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若準時上路,俄羅斯、中國、土耳其、英國的產業將首當其衝。圖片來源:UNCTAD

    零碳運輸:禁售燃油車、運輸業燃料商納碳排交易

    2035年以後註冊的新車將是零碳排的一代。

    為了加速往「零碳運輸」的過渡,汽車、貨車應訂定越來越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以2021年為比較基準,2030年的新車平均排放量應下降 55%,2035年應達到100%。也就是說,2035年以後註冊的新車將是零碳排的一代。

    此外,歐盟修正了「歐洲替代燃料基礎設施指令」(European Alternative Fuels Infrastructure Directive,AFID),以確保在整個歐洲路網上,駕駛都能充分地為車輛充電或加油。指令將要求歐盟成員國擴大充電站設點,並隨時根據零碳排的新車銷售狀況調整。基礎設施方面,主要高速公路上設置加油或充電站是基本的——每60公里設置充電站,每150公里設置加氫站。

    另外,建築營造與公路運輸的燃料供應業者,將在2025年適用一套新的碳排放交易機制。預期額外支出的能源賬單與外界批評將隨之而來,對此,歐盟執委會將設立一個1444億歐元的基金——其中720億歐元由歐盟預算支出,這些資金可以用來升級、改善一般住宅或環保車輛的能源效率。

    能源生產高排放 再生能源目標再加碼

    歐盟「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將設定更高的目標,即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需達40%。

    能源生產和消耗就占了歐盟排放量的75%,因此,加快腳步往更永續的能源系統轉型至關重要。歐盟「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將設定更高的目標,即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需達40%。

    所有成員國都將往這一目標前進,並分別針對各個部門(交通、供暖與製冷、建築與營造)使用的再生能源訂出具體目標。生質能源方面,為了兼顧氣候和環境目標,相關永續標準也變得更嚴格,成員國必須在符合木質生物質的「階梯式應用原則」(the principle of cascading use)前提下,提出相關的生質能源促進方案。

    歐盟提出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40%的新目標。圖片來源:歐盟新聞稿

    2003年後首次能源稅改

    歐盟將逐步取消航空業、航運業的化石燃料免稅政策。

    繼2003年推出能源稅收指令(ETD),歐盟首度改革能源稅法,逐步取消歐盟在航空業、航運業對化石燃料的免稅政策。此外,也將針對海運、航空、漁船、家庭供暖、電力供應所使用的化石燃料重新納入課稅範圍,並設定最低稅率,也將依照污染程度最高的燃料課徵較高的稅額。

    土地利用與林農:肥料與養殖碳排需「歸零」

    歐盟全歐自然匯碳碳移除總體目標——2030年之前減少3.1億噸二氧化碳。

    歐盟執委會透過「土地利用、林業和農業規範」(Regulation on Land Use, Forestry and Agriculture),設定全歐的自然匯碳碳移除總體目標:2030年之前要減少3.1億噸二氧化碳。如此一來,歐盟的「土地利用、林業和農業部門」將能在2035年達到碳中和,這意味著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農業,並完全消除來自肥料和養殖的碳排放。

    另外,「歐盟森林戰略」(EU Forest Strategy)著重於提高森林的健康、面積與韌性,支持林業從業人員和以森林為基礎的生物經濟,同時確保木材產量、永續的生物量利用方式,保護生物多樣性,並在2030年前種植30億棵樹木。

    社會氣候基金:淨零轉型過程不可遺落任何一人

    歐盟新聞稿指出,雖然從中長期來看,歐盟氣候政策的好處顯然超過了轉變的成本,但可能會在短期內造成衝擊。歐盟將以碳交易所增加的收入,建立「社會氣候基金」(Social Climate Fund),於2025-2032年期間,提撥大約720億歐元的資金,協助弱勢家庭、微型企業購置低碳運具、更換能源效率較高的供暖和製冷系統等。

    歐盟推出全方位的「55套案」,歐盟大樓打出綠色投影宣示社會與經濟改革決心。圖片來源:European Commission 推特。

    世界將有何不同? 日常生活將發生的改變

    然而,歐盟推動的改革模式可能會導致能源支出飆升。例如在住宅和運輸排放交易系統方面,要求供暖和燃料生產商購買碳權,預期會讓燃料的價格更加昂貴,可能增加家用供暖系統以及駕駛汽車的支出。

    根據衛報報導,批評人士認為此舉可能遭到依賴汽油車的中低收入者強烈反對,重演抗議燃油稅提高的「黃背心運動」。一項分析便指出,執委會的措施可能會使一般家庭的能源費用支出增加 429 歐元,汽車駕駛成本增加 373 歐元。

    歐盟官員強調,這套機制是針對企業而非國家,因此他們非常有信心「55套案」可以符合WTO的規範。不過,未來停靠在歐盟任何一個港口的大型商船,都必須進入碳交易機制,這點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抗議。

    註釋

    [1] 「碳洩漏」是指一個地方更嚴格的氣候政策會導致高碳產品和碳排放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