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強烈熱帶氣旋致災 是2019年主要威脅

    貧窮國家承受極端天氣苦果 全球2.56兆美元損失創新高

    編譯/許祖菱;審校/鄒敏惠

    國際環境組織「德國看守」(Germanwatch)昨(25日)發表最新一版的《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報告(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CRI)。2019年年度受災最嚴重國家,前三名分別是莫三比克、辛巴威、巴哈馬。報告也公布20年長期(2000—2019年)氣候風險指數,則以波多黎各、緬甸、海地受災最嚴重。

    台灣本次排名第116名,較上次(2018年)第75名下降了41名。

    2019年熱帶氣旋致災上榜 日本60年強颱、颶風伊代襲非洲

    2019年南印度洋颶風伊代(Idai)與肯尼斯(Kenneth)接連侵襲非洲,引發洪災,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等國災情慘重。伊代(Idai)更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為「非洲史上最嚴重天氣相關災難之一。」無獨有偶,莫三比克今年1月才又遭颶風襲擊,至今上萬人仍流離失所。

    上回排名全球第一的日本,這次排名也居高不下,因2019年的強颱哈吉貝而排名第四,哈吉貝是日本60年來的最強颱風。阿富汗、印度與南蘇丹分別因強烈洪水排名第五、第六與第八名。

    「德國看守」指出,暴風與其直接影響造成的降雨、洪水、坍方,是造成2019年災害的主要原因。在2019年首影響最大的10個國家當中,有六個國家受到熱帶氣旋襲擊。

    根據最新科學研究,全球氣溫每上升0.1°C,熱帶氣旋的數量跟強度都會隨之增加。

    21世紀前20年 受災最重前十名有八個是發展中國家

    至於長期的氣候風險指數排名,前十名中就有八個是發展中國家。「貧窮國家遭受的打擊最大,因為他們更容易受到災害破壞影響,擁有的應對能力較低,」德國看守資深顧問庫恩佐(Vera Künzel)說道。

    庫恩佐進一步分析指出,上榜的國家主要有兩種型態,一種是遭受單次嚴重極端天氣事件的國家,另一種則是像海地、菲律賓等國,經歷長期且持續的災害,在下一次天災來臨前,根本沒有時間完全復原。

    莫三比克代表:颶風更頻繁 社區欠缺防災基礎物資

    風險最高的莫三比克,2019年就連續兩次遭強烈颶風襲擊。在25日的線上記者會上,「德國看守」找來當地組織現身說法。代表之一的Mathew Masinde提到,過去十幾年發生一次的巨型天災,現在則是每兩年就來一次——甚至更快。他說,社區的災害意識與準備都相對提高,但基礎工具仍相當缺乏,其他如防災演練的設備也是,不少社區還在等待當地政府的支援。

    報告作者之一、「德國看守」資深顧問艾克斯坦(David Eckstein)表示,「全球氣候風險指數顯示,貧窮的脆弱國家在處理極端天氣事件後果時,面對的挑戰尤其嚴峻。他們亟需財務和技術協助。」

    艾克斯坦也指出,工業國家每年資助1000億美元的承諾沒能兌現,令人感到擔憂,此外這些費用僅有很少部分用在氣候調適,「今天展開的氣候調適峰會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為期兩天的氣候調適峰會(Climate Adaptation Summit,CAS)從25日展開,目的是討論如何加強協助易受氣候影響的脆弱國家。「德國看守」選在CAS峰會前公布這份「2021年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呼籲國際社會儘速就「災害與損失」(loss and damage)機制達成共識。

    全球極端天氣損失2.56兆美元 國際社會談錢成挑戰

    根據報告,過去20年間,全球有將近48萬人的死亡與1萬1000個極端天氣事件直接相關。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power parity,PPP)計算[1],經濟損失總計約有2.56兆美元,與上一年度相比再次增加。

    談到減災,就不能不談「錢」,舉凡氣候基金、氣候融資、援助資金等,這也一直是國際氣候會議的大難題。德國看守資深顧問謝佛(Laura Schäfer)希望,「災害與損失」能夠在今年底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上被單獨提出討論,並找到額外的資金來源。

    他強調,解決這些互相關聯的問題很重要,而加強這些脆弱國家的氣候韌性,更是關鍵挑戰。

    「武漢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再次表明這件事實,脆弱的國家暴露在各種風險之下——氣候的、地球物理的、經濟的、健康相關的——而且這種脆弱,是系統性且互相關聯的。」謝佛說。

    註釋

    [1] 由於技術問題,CRI 2021指數的運算資料庫中並不包括美國的數據。在20年長期(2000—2019年)數據方面,將導致購買力平價的總損失有所降低。但損失仍在增加中——若不包含美國,上一年度的總損失為2.51兆美元,本年度總損失(不包含美國)則有2.56兆美元。

    [2] 《全球氣候風險指數》評估指標有四項,分別為死亡人數、每十萬人口死亡率、購買力平價總損失、GDP損失。基礎資料來自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 Re's NatCatSERVICE),社經資料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1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