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民眾生活要淨零轉型 環署辦首場社會溝通 環團:缺乏誘因恐無實質效益

    報導/林郁宸

    國發會今年公布「2050淨零轉型關鍵戰略」,其中納入民眾生活的轉型,關係食、衣、住、行、育、購等面向,環保署據此規劃至2050年的「淨零綠生活關鍵戰略」,15日舉辦首場社會溝通會議。

    昨日是淨零綠生活的第一場社會溝通會議,然而會議安排多為部會與企業代表分享如何實踐,最後僅有一位參與者透過線上管道發言。環團認為,名義上雖為社會溝通會議,辦理形式卻像政令宣導會,環署提出的戰略內容也缺乏具體誘因和措施,恐怕無法達成2050淨零轉型目標。

    淨零綠生活的落實,需要民眾從日常中做起。圖片來源:Polina Tankilevitch(CC BY-SA 2.0)
    環保署於15日舉辦「淨零綠生活:社會溝通會議」活動,邀請三個部會與六家企業做為代表,從各面向分享案例。圖片來源:擷取自淨零綠生活社會溝通會議線上直播畫面

    食衣住行轉向淨零 環署推展全民對話綠生活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2050淨零目標有一半的減排作為,來自民眾的行為改變和低碳技術部署,像是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採用電動車等日常行為,都是朝向淨零目標邁進。環保署管制考核及糾紛處理處科長李奇樺表示,為了順利達成淨零轉型目標,必須從淨零綠生活開始做起,引導民眾從日常生活中的商業、消費行為開始改變,「淨零人人有責,並不只是環保單位的工作而已。」

    環保署「淨零綠生活關鍵戰略」分為六大面向——低碳飲食、綠色設計、居住品質、低碳運輸、使用取代擁有、全民對話,再往下延伸出31項重點措施,以及68項具體行動。環署指出,淨零路徑上的重要關係人,包含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端及以年輕世代為主的社會大眾,所有人需共同面對2050淨零目標,且共同行動。

    因此環署昨舉辦首場「淨零綠生活社會溝通會議」,邀請部會及企業分享典範案例。如近兩年因居家辦公需求,住宅碳排放預期逐年增長,而住宅部門的碳排放佔了總體的84.5%,內政部規劃透過綠建築、綠建材、綠色觀光及旅遊等面向進行推廣與宣導,從「住」的部分出發,促使民眾從日常中轉變,達到生活轉型的目標。

    農委會則是以食農教育作為推行重點,自2018年《食農教育法》三讀通過後,成立了食農教育推動委員會,並擬定了五年的推動期,短期目標先以深入家庭、學校和社區,推廣地產地消、減少食物浪費的宣導;中長期再逐步擴大對象至全民。

    友達再生廢塑膠製衣、玉山銀落實硬體轉型及綠色採購

    企業分享部分,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后里廠廠長金巖說明,友達后里廠每年產生494噸的廢塑膠,相當於300個家庭一年的垃圾產出量;為了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友達與長期合作的回收廠商,將製程產生的廢塑膠投入粉碎桶中進行熱融,並將其切成一顆顆的造粒,再透過與成衣廠商合作,將造粒製成新的紡織原料。

    金巖分享,原本去年廠商最多只能做到將38%的PET回收,今年因為技術的突破,已經可以達到100%的PET回收,目前友達后里廠的PET塑膠每年回收量可處理223噸,大約可做為74萬件成衣的紡織原料。

    陽明交通大學環境工程所教授黃志彬則提醒,過去也有公司以回收寶特瓶製成衣服,然而卻出現無人買單的慘況,導致PET回收再製的成衣,也只能遠送到有需要的開發中國家。他呼籲,業界和政府單位推行淨零轉型時,也應納入消費者建議作為實行方向。

    友達光電將製程中產生的廢塑膠,以再生循環技術製成成衣。圖片來源:擷取自淨零綠生活社會溝通會議線上直播畫面

    金融業則以玉山銀行為代表,分享如何從「住」出發,以綠色辦公、綠色居家達成生活轉型。玉山銀行協理宋念謙說明,目前主要針對環境硬體改善,包括智慧綠建築、節能設備,設置太陽能、充電樁及雨水回收的水資源管理系統等。同時強調在公司內部落實環境友善,施行無紙化、環保餐具、實施綠色採購等,甚至在玉山銀行的每個單位,都有一位環保股長,定期向同仁宣導環保觀念和新規。

    玉山銀行也說明,綠色採購的困難處在於,市面上綠色標章認證的產品與原物料仍不足,若要執行綠色採購難以符合需求,呼籲政府擴大輔導和認證措施。

    生活轉型應納入消費者心態 環團及學者呼籲「別白忙一場」

    昨日活動雖採全程直播,提供民眾線上參與,然而因活動宣傳與設計問題,參與民眾並無充裕時間表達意見,僅有一位民眾透過線上發言。參與的環團便質疑,名義上為社會溝通會議,辦理形式卻像是政令宣導會,將意見交流環節置於最後階段,又因時間關係草草結束,沒辦法有效聚焦議題、提出改善建議。

    多個與會環團與專家也質疑,目前的淨零綠生活規劃僅是現有政策的彙整和延伸,辦理活動也僅以鼓勵、宣導方式進行,實質效力堪憂。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博士郭士筠說,綠生活強調實質的行為改變,但只有祭出誘因和誘導措施,才能有效促成改變發生,呼籲政府評估納入學研界的幫助,以社會科學觀點做有效評估,避免提出許多淨零戰略卻是白忙一場。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秦書淮則建議,納入財務誘因,甚至是強制標準等更有力的政策工具,例如針對高碳排產品祭出廣告規範。他也呼籲,推行淨零轉型時應納入民間團體,建立一個淨零民間協作圈,以民間帶動民間,方是真正的生活轉型。

    環保署管考處處長簡慧貞強調,環保署未來會再邀請各部會與民間團體共同研擬淨零綠生活的具體措施。圖片來源:擷取自淨零綠生活社會溝通會議線上直播畫面

    環保署管考處處長簡慧貞強調,未來會持續針對全民對話,廣納各方意見,未來也會邀請相關部會和民間團體一同與會,之後預計還會因應不同對象,如企業、社區、學校、利害關係人等舉辦對應的活動,也會邀請相關單位研擬更有效的作法。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