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探探儲能】削峰填谷乾坤挪移 儲能的常見用途

     

    為朝向低碳目標前進,台灣的再生能源不斷增加,最不可或缺的「標配」就是儲能。儲能系統可乾坤大挪移,讓白天的光電移到晚上用;也能在電網發生事故時,緊急補上電力。儲能多好用?以下是常見用途。

    一、「電能移轉」與「削峰填谷」

    我們的用電量會隨時間不斷變化。為提供各種時段的不同用電需求,台電會提前在電力過剩時先儲存能源,等需要用電時候放電,這就是「電能移轉」。例如,在高溫炎熱、預期用電量大增的日子,台電會安排抽蓄水力電廠在前一天就先抽水,把水抽到上池,等到隔天中午放水發電,減少尖峰時段的供電壓力(削峰)。

    近年,隨著太陽光電建置量增加,白天反而有多餘的電力。相對地,太陽下山後,光電發電量下降,需要補充其他電力來源。儲能系統可以提前儲存過剩電力,在傍晚或晚上供電不足的時段放電使用(填谷)。

    二、穩定電網頻率

    頻率是電力供需平衡的指標。台灣電網頻率大致維持在60Hz,當發電量偏高時,頻率變高;發電量不足時(例如發電機組或電網發生事故),頻率就會下降。

    利用鋰電池儲能系統快速充放電的特性,儲能系統開發出自動頻率控制(AFC)功能,可隨時追蹤電網頻率,偵測到頻率偏高時,就主動吸收多餘電力;偵測到頻率偏低,就快速補充電力,是維持電網穩定的功臣。

    三、再生能源的輸出平滑化

    太陽光電跟風力發電都要看天吃飯,容易受天氣或季節條件變動。瞬間的起風或烏雲飄過,都可能讓併網的電力產生波動。儲能系統可即時偵測電網頻率,透過反方向的充放電,讓再生能源的電力輸出更平穩。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4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