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選前能源政策總體檢 民團公布評比指標 首納運輸部門

    整理/劉庭莉

    2022年地方選舉,公民團體關注各縣市政府節電與綠能政策,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11日)舉行「選前能源政策評比啟動」記者會,指出今年是地方綠能施政總體檢的關鍵,而今天公布的評比範疇和指標中,民間參與機制比重最高,也首度納入運輸部門。評比結果將於9月公布。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11日)舉行「選前能源政策評比啟動」記者會。圖片來源:李宇恩攝,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提供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11日)舉行「選前能源政策評比啟動」記者會。圖片來源:李宇恩攝,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提供

    縣市承受氣候風險第一線 選前能源政策大評比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能轉盟)是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色和平、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等全台十幾個關切能源轉型的民間團體所組成,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今(2022)年縣市能源與氣候治理評比範疇和指標。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詩婷指出,3月底國發會公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而地方作為承受氣候風險的第一線,在氣候與能源治理的角色愈來愈重要。

    能轉盟自2015年至今,已進行過兩次地方政府能源政策評比,此次評比除了綜合考量治理表現外,也新增檢視地方政府提出的氣候與能源政策目標、可行性、完整性與積極度。

    能轉盟說明,評比有質化項目、量化項目各100分,最終將以質化項目占80%、量化項目占20%計算分數。除此之外,也有過去普遍較缺乏進展,但在地方氣候與能源治理中相當重要的面向,作為加分項目,包括「針對各地人口與地理等特定不利條件,設計相關強化管制與計畫」、「抑制尖峰用電措施」、「提出淨零目標跟相應計畫」、「結合在地資源與特性之政策」等。

    陳詩婷表示,能轉盟將於7月開始進行訪談,並於9月公布評比結果排名,呼籲各縣市首長候選人,在年底選前能夠積極表現對氣候與能源政策的重視與決心。

    圖片來源:擷取自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評比說明手冊
    圖片來源:擷取自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評比說明手冊

    陳詩婷也認為,地方氣候治理工作仍在起步階段,中央應建立明確的碳揭露與盤查之指引,並輔導地方政府和企業完善氣候治理相關資訊之盤點與揭露,建立完善科學研究機制,針對不同縣市、地區所面臨之氣候風險進行全面調查與評估和落實資訊公開,作為地方政府調適政策之依據。

    「民間參與」指標最重 能轉盟:不是辦說明會就好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指出,「民間參與機制」是這次評比占32分、比重最重的第一項指標,不是辦過幾場說明會、統計人次就好,是要在擬定政策過程中,開放公民參與,並系統性將民眾建議納入政策中。

    吳心萍說明,民間參與機制也包括結合在地居民推動節電、照顧能源弱勢需求、尋找更多分散式電力的可能,如開放公有屋頂,供民眾集資開發成公民電廠。

    荒野保護協會的氣候變遷教育委員會能源議題組長陳雍慧表示,有了明確的目標後,經常因為地方政府沒有足夠的行政資源投入,無法產出實際的成效。圖片來源:李宇恩攝,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提供
    荒野保護協會的氣候變遷教育委員會能源議題組長陳雍慧表示,有了明確的目標後,經常因為地方政府沒有足夠的行政資源投入,無法產出實際的成效。圖片來源:李宇恩攝,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提供

    荒野保護協會的氣候變遷教育委員會能源議題組長陳雍慧表示,中長期目標的訂定,應包含每五年的具體減量目標,且有清楚的邏輯和方法可供檢視,也必須有相對應的法規,包含能源與低碳自治條例、綠建築自治條例、再生能源設置辦法等。

    因此,後續相對應的行政資源投入也在評比指標內,陳雍慧說明,跨局處的資源整合、公務人員培力機制、目標考核機制、定期滾動式檢討政策方案等,也都是檢視指標。

    運輸部門約占碳排14% 首度納入評比項目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楊書容表示,今年首度將運輸部門納入評比項目,運輸部門約占全國碳排14%、境內空污1/3以上,又近七成排碳來自汽機車,如何將大量汽機車使用移轉至公共運輸,是運輸部門減碳重要課題。

    楊書容說明,「低碳運輸發展」指標總共有三個項目,分別為「公共運輸運量成長率」、「改善或新增自行車道總長度成長率」、「電動機車新售占比成長率」。

    楊書容解釋,將檢視地方政府不同年度公共運輸運量成長率、推動自行車使用及運具電動化的積極度,考量電動汽車之市場成熟度較低,此次評比僅檢視電動機車及新售機車的占比成長率,藉此了解地方政府在推動綠運輸上的潛力與困境。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楊書容表示,運輸指標包含提升地方公共運輸建設和服務、自行車道人行道鋪設、低碳交通區劃設、電動車充換電樁設置、推動共享運具等。圖片來源:李宇恩攝,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提供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楊書容表示,運輸指標包含提升地方公共運輸建設和服務、自行車道人行道鋪設、低碳交通區劃設、電動車充換電樁設置、推動共享運具等。圖片來源:李宇恩攝,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提供

    計算裝置容量「成長率」 避免光照時數不同影響評比公平

    量化項目中的「綠能發展指標」,包括綠能裝置成長率、屋頂光電裝置成長率及公有屋頂光電建設率。

    為避免因光照時數不同產生的差異,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政策部主任周正履指出,評比標準以裝置容量為主,裝置成長率的提升,跟地方政府投入的人力資源跟政策目標相關,希望在地方推動綠能的實質成果上,能更公平、精準呈現。

    周正履指出,台灣地狹人稠,屋頂光電是最無爭議的再生能源形式,可達降溫及減緩老舊屋頂漏水問題,也能促進民間參與,其中,公有屋頂應該扮演帶頭示範的角色,將會盤點公有屋頂可以做到多少裝置容量及實際設置情形。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政策部主任周正履表示,公有屋頂應該扮演帶頭示範的作用,將針對地方政府各機關、國中小等,檢視其光電的建設率。圖片來源:李宇恩攝,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提供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政策部主任周正履表示,公有屋頂應該扮演帶頭示範的作用,將針對地方政府各機關、國中小等,檢視其光電的建設率。圖片來源:李宇恩攝,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提供

    2022年縣市政府氣候與能源治理評比說明手冊_0411 by 環境資訊中心公共檔案區 on Scribd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5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