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COP26後論壇|RE100主席看好亞洲供應鏈轉綠能 台灣中小企業減碳將成「標配」

    報導/廖禹婷

    隨著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的落幕,台灣學者與企業代表也陸續從蘇格蘭格拉斯哥返國,帶回精彩的第一手觀察。商周集團昨(18日)舉行「商周ESG減碳高峰會-與永續者同行」論壇,除了邀請商業界人士共同研討台灣產業鏈因應減碳面臨的挑戰與機會,也邀請專家分析目前國際最新減碳趨勢的因應及對應方式。

    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氣象專家彭啟明就提醒,COP26大會結束,全球碳市場即將開始運轉,綠色供應鏈將會快速興起,台灣務必加快腳步跟上。

    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圖片來源:擷自直播畫面

    RE100亞洲會員成長最快 預告再生能源市場前景

    論壇焦點之一、全球知名再生能源倡議「RE100」主席金明斯(Sam Kimmins)受邀與會,他透過線上方式出席表示,RE100成員遍及全球各項產業,包括IT、消費性電子、食品、金融等,但過去三年的數據顯示,亞洲地區的成長動能最大,原因之一即在於,有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要求供應商使用100%可再生能源。而國際大廠如Apple、Google等公司,供應商多位在亞洲地區,在國際上屬於重要供應鏈經濟體,也造就了如今的成長速度。

    金明斯表示,能源轉型正在發生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再生能源的成本持續下降,但化石燃料能源價格並沒有下降,我相信再生能源最後一定可以勝利。」

    中小企業減碳大補帖 供應鏈間團結力量大

    對接國際減碳趨勢,勢必得從供應鏈著手。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指出,國內無論大小企業都必須盡快建立起「碳有價」的觀念,而有意投入減碳的企業,在計算每項產品的成本時,除了料工費之外也必須將「碳費」納入,同時避免將碳費訂得太低,「至少要跟電費一樣貴」。他也強調,公司內部各部門都必須建立減碳文化,才能做到「超前部署」。

    「首先你一定要知道碳排了多少,盤點後再訂目標」,台灣氣候聯盟成員、宏碁永續長劉靜靜建議,企業裡面需要有高階的氣候治理單位,透過「從上而下」的模式訂定減碳目標與策略,最終做到碳管理的層次,同時回過頭來從產品的營運面中找商機,「讓這件事能永續發展下去。」

    金明斯則強調,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係非常重要,他舉例,義大利集結了200家中小企業供應商,透過小企業的團結力量締結購電合約,大大提升購買與協商的力道。

    RE100主席金明斯(Sam Kimmins)。圖片來源:擷自直播畫面

    COP26協議成果豐碩 全球碳交易市場先熱身

    今年COP26大會成果豐碩,印度宣布2070年淨零碳排;有100多個國家簽署甲烷協議預計減少30%的甲烷排放量;而韓國、新加坡、波蘭等燒煤大國都紛紛宣示2030~2040年淘汰煤電,彭啟明指出,雖然大會遭受到不少漂綠的批評,但還是有不少實質成果。

    除了相關減碳協議,彭啟明表示,COP26的另一項重要看點在於《巴黎協定》第六條中提到的「碳市場體系」,已往前邁進一大步。大會除了成立委員會,也制定規則,讓減碳的雙邊交易以及聯合國監管機制明確化,避免碳權重複計算,也會讓全球碳市場更明確。他強調,「全世界在這次會議之後,已經進入一個碳市場實際要運作並在全球開展、且跑都跑不掉的情境。」

    彭啟明特別指出「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不僅號召450多家、資產總額高達150兆美元的金融機構,規模足以在2050年前融資130兆美元來投資於減碳新技術開發應用,更可望引導資金流向「既可減碳、又能盈利」的投資項目。他強調,許多企業對減碳造成的成本上漲有疑慮,因此台灣務必盡快跟上綠色金融的腳步,「我們可以透過綠色融資做到減碳、又能讓外部力量協助企業,不會那麼痛苦。」

    英國財務大臣蘇納克期望倫敦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淨零金融中心。圖片來源:HM Treasury(CC BY-NC-ND 2.0)

    淨零動能已啟動 不再是企業道德選配而是「標配」

    彭啟明認為,淨零動能已啟動,同時也造成企業系統性結構的改變。未來企業可將淨零的承諾轉化為計畫,也藉此找尋轉型期間所需的過渡性資金成本,他建議企業儘早參與、取得先機。「過去淨零是一種道德行動的『選配』,但現在已是每個企業要的『標配』。」

    彭啟明推測,綠色供應鏈將會快速興起,也可能引發另一波綠能原物料的波動。另外,企業對於碳的盤查以及治理會涉及到「數位轉型」,未來也必須強化這方面的管理與公開,「讓綠色成長有更高的透明度」。

    彭啟明坦言,目前台灣在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或ESG的進展上依然落後歐美各國,應該想辦法急起直追,否則很容易停留在漂綠的層次。他也預告,將在明(2022)年3月召開台灣氣候聯盟大會,屆時希望能建立碳中和專區,並在國內找到至少100家碳中和的企業。

    ※ 本文由上緯新能源  捐款支持,不干預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