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68
光電謠言不斷 七大公協會闢謠:水庫光電板只用清水洗
太陽光電七大產業公協會昨(14)日召開記者會發布共同聲明,澄清光電模組無毒,絕無使用化學清潔劑清洗,對於不實謠言將提告。烏山頭水庫水面型光電近日遭網友質疑用藥水清潔光電板,甚至立委陳亭妃於立法院質詢時也質疑污染水庫水質。經濟部強調,水面型光電契約規定不可使用清潔劑清洗面板,且長期水質監測顯示水質未受影響。
太陽光電七大產業公協會昨(14)日召開記者會發布共同聲明,澄清光電模組無毒,絕無使用化學清潔劑清洗,對於不實謠言將提告。烏山頭水庫水面型光電近日遭網友質疑用藥水清潔光電板,甚至立委陳亭妃於立法院質詢時也質疑污染水庫水質。經濟部強調,水面型光電契約規定不可使用清潔劑清洗面板,且長期水質監測顯示水質未受影響。
跨國環保團體昨(1)日發布報告揭露,台灣是俄國入侵烏克蘭後的第三大輕油買家,今(2025)年上半年更躍升為全球第一。台塑上半年進口輕油為俄方帶來高達17億美元的稅收,足以購買17萬架無人機。
環境法律人協會24日在環境部舉辦北部場「環評解方x公民對談」公民論壇,此為環評制度總體檢的系列活動。律師張譽尹指出,環境部被迫超越專業進行價值權衡,導致政治責任與司法監督落空,短期首要解方是推動「環境預審制度」強化主管機關角色;同時討論顧問公司第三方查核、導入數位雙生與國家環境資料庫等措施。論壇將彙整全台成果,於10月中下旬提出環評制度精進建議。
台灣的電業規劃能否走向能源規劃,納入土地空間、社會衝擊、自然資源、氣候風險等因素,主動回應電源開發對環境與社會的衝擊?
為尋找最小衝突的能源轉型路徑,成大團隊提出「台灣電業整合規劃指引」供決策者參考,指引中提出「全資源IRP」,旨在引導相關專業人員以整合性思維進行電業規劃。團隊建議,政府每年公布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未來應納入全資源IRP,用更整體視角規劃未來電力,並建立專責的電力規劃與監管單位。
中央研究院於16日舉行記者會,由院長廖俊智帶領的研究團隊,歷時20年打造出全球首例「雙固碳系統」的新型植物固碳機制,這不僅是自然界未曾演化出的「合成二碳(C2)」植物,並發現效果遠比預期好。實驗結果顯示,植物固碳效率提升達50%,生長量增加2至3倍,油脂產量也增加。此成果可為未來永續航空燃料及其他化學品提供潛在原料來源。該研究於今年9月刊登於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
台灣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疾管署統計,截至9月1日已累計12例本土確診病例。國衛院最新病媒蚊研究指出,原以南部為主要分布的埃及斑蚊,去年已在雲林北港出現拓殖跡象,呈現北移趨勢。
今(2025)年5月,白沙屯媽祖200年來首度駐駕南投,許多人因此得知,名間可能將興建南投第一座的焚化爐,影響當地的茶產業。自救會已累積1.5萬人連署反對。
南投縣環保局近日發公文,本月23日將於南投市中台灣創新園區召開「南投縣垃圾處理及再生能源中心」(俗稱「名間焚化爐」)的環評初審會議。環評說明書已經上網公開,當中除了委託專家了解焚化爐對茶葉生長的影響,也分析比較台北木柵焚化爐產生的戴奧辛與周邊茶園的關係。
今(2025)年夏季豪雨連連,氣象署統計,今年7月是1951年以來降雨最多的7月,7~8月的雨量也是歷來同期次高。7月均溫則比氣候平均值低了0.2℃。氣象署提醒,雖然均溫偏低,但長期來看我們仍處於暖化情勢中,氣候變遷之下,未來會更常遇到各種「破紀錄」的現象。
波蘭外海23公里處,一支支風機正在架起。這座名為「波羅的海電力」(Baltic Power)的離岸風場不僅是波蘭第一座離岸風場,風塔上也會架設雷達與感測設備,成為「海上哨兵」,擔負守護歐洲安全的任務。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8月29日提出兩個修法草案,要求《國家公園法》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確規定禁止國家公園區域內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引起輿論爭議。翁曉玲在臉書稱提案是「藍白共識」,且原意並非全面禁止小功率且為自用的太陽能發電。而民眾黨團則於同日提案修《環境影響評估法》,要求在國家公園設置光電板要實施環評。三案均已逕付二讀並交付協商。
9月1日環境部第二屆環評委員上任,21人名單中除了七位政府部門代表出任,民間專家委員有14名,其中有七位續任、新面孔則有三位。環保團體認為,本屆缺乏具海洋生態背景的專家,工程領域比例也偏高,質疑專業性失衡。環境部表示,若審查需求不足,將視情況增聘專家支援。
美國總統川普頻頻打壓再生能源,產業組織「資料中心聯盟」(Data Center Coalition,DCC)4日致函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呼籲維持現行的風力與太陽能補貼規則,以利資料中心產業快速成長,保持領先中國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