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35
澳洲最大最老天然氣廠獲准延長營運40年 威脅全球氣候承諾
澳洲五月大選,高舉氣候牌的工黨大勝,卻在選後火速批准澳洲最大且最老的液化天然氣(LNG)延役40年。營運商天然氣巨頭伍德塞德能源(Woodside Energy)須在10天內回應附帶條件,以確認最終決定
澳洲五月大選,高舉氣候牌的工黨大勝,卻在選後火速批准澳洲最大且最老的液化天然氣(LNG)延役40年。營運商天然氣巨頭伍德塞德能源(Woodside Energy)須在10天內回應附帶條件,以確認最終決定
走遍世界各地,超市最常見到的水果就是香蕉。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是香蕉出口大國,但高溫、暴雨、乾旱、黃葉病等正在摧毀蕉園
歷經三年的修法溝通,環境部今(29)日終於正式預告《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循環推動法」修正草案。本次修法賦予業者更多責任,例如須遵守環境部的綠色設計準則;事業廢棄物未來也可能被列入「公告應回收廢棄物」,須繳交回收清除處理費;新興能源產生的廢棄光電板、風機葉片也納入管制。
環境部2022年規劃修正《廢棄物清理法》、《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但時程不斷延宕。歷時3年、共37場溝通會議,今日終於預告兩法修正草案,其中《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將更名為「資源循環推動法」(資推法)。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下午至環境部記者室解釋修法內容。
賴瑩瑩表示《廢清法》像棍子,本次將違反《廢清法》最高刑責由5年提高至7年;若亂丟垃圾,原只罰1200~6000元,現在依不同違規程度、樣態,最高可罰10萬元,「亂倒垃圾有很多種情形,可能倒很多、也可能倒在水源區」。
「資推法」則像蘿蔔,目的是促進物質源源不絕循環,修法納入了「循環永續管理」及「再生資源運作管理」專章。未來政府可針對特定產品、營建工程訂定「綠色設計準則」,並公告一定規模、種類產品或工程必須遵行;為延長物品使用壽命,環境部也可指定特定物品必須提供維修、租賃、延長保固等服務。
賴瑩瑩表示,相關規定會先制定指引、手冊,採取「先自願、後強制」的方式進行,讓使用綠色設計的業者先適用優惠的回收清除處理費率。他舉例,像是採用單一材質,或寶特瓶與瓶蓋一體式設計,都是法規鼓勵的方向。
依現行《廢清法》,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由不同部會各自管理,如工廠燃煤產生的煤灰要再製成水泥原料,受經濟部管轄。賴瑩瑩表示,未來將由環境部制定辦法統一管理。
為促進資源回收,「公告應回收廢棄物」規範之製造、進口業者應繳交「回收清除處理費」挹注資源回收管理基金,這在一般廢棄物已行之有年,卻一直未落實到事業廢棄物上。而在先前修法過程中,環境部曾規劃收取「資源循環促進費」補貼事業廢棄物再利用,但業者反映產源已繳碳費、空污費、土污費,多繳納費用如同「被扒兩張皮」,也可能引發物價上漲,希望環境部暫緩徵收。
賴瑩瑩今天表示,不會向業者收取資源循環促進費,不過,將在「公告應回收廢棄物」納入事業廢棄物,收取回收清除處理費。也就是說,未來如果市場上出現難以回收、甚至有惡意傾倒影響環境的事業廢棄物,「那我們就需要跟產源來收費,讓他的生產責任能夠延伸到最後。」
此外,因應再生能源持續成長,太陽能板、風機葉片除役恐成為新廢棄物問題,環境部也特別規定業者應繳納回收清除處理費,並負起後端回收、處理責任。
回顧修法歷程,環境部前次修《廢清法》已是8年前,《資再法》更有18年未修。環境部表示,近日將舉辦法案研商會,草案預告60天後會送行政院審查,目標下個會期進入立院審議。
從百年大旱到強颱連襲、農損攀升,氣候變遷已成全民議題。昨(28)日舉辦的「因應極端氣候:以氣候服務驅動韌性調適」講座上,前中央氣象署長程家平指出,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未來氣候風險,「氣候服務」將是關鍵解方
台塑石化今(29)日召開股東會,氣候團體在場外高舉「氣候績效死當」標語,指出台塑化碳排佔全台排放量近一成,為全台私人企業碳排榜首,卻未積極提出低碳轉型規劃;也向股東喊話,碳費開徵與氣候轉型風險,將影響台塑化獲利及股東權益,呼籲共同監督公司
夏季到來,天氣炎熱,成功大學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CLab)預測,2040年前北市將再升溫2°C。台北市政府23日舉辦氣候調適綠網研討會,邀集多國專家分享調適經驗。台北市府並設定「2040年體感降溫2°C」目標,要將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北士科)打造成首個「體感降溫」實驗場域
環境部發布最新統計,2023年全國排碳量約278百萬公噸。環團進一步計算工業部門資料,統計前十大排碳企業,分別為台塑石化、中鋼、台積電、中龍鋼鐵、台塑工業、台化、中油、南亞、台泥、亞泥,排放量占全國總量近四成
二次鋰電池廣泛應用在手機、相機、筆電等電子產品,還能供電給汽機車、自行車與大型儲能設備,幫助淨零轉型。但隨著國內使用量增加,回收問題也跟著浮上檯面
立法委員伍麗華等人今(26)日成立「立法院氣候韌性與能源永續發展促進會」,目標是成為與民間的溝通平台,協助政府制訂地熱、自然碳匯等再生能源
綠色轉型需要資金引導,才能帶動更多民間資本投入。國發會去(2024)年核定環境部「綠色成長基金」,總額達百億元。環境部今(23)日宣布基金正式啟動,總統賴清德強調,資金能推動綠色成長,讓台灣「奪得先機」
交通部航港局於2021年實施彰化風場航道管制,針對漁民與航運商發布「禁航」、「禁漁」與「強制報到」三大禁令,引發漁民不滿,並訴諸司法行動,歷經三年纏訟,終於本(5)月15日迎來司法勝訴
位於高雄林園工業區的中油第四輕油裂解廠(四輕)已啟用40餘年,行政院去(2024)年5月核定新四輕更新計畫擴增乙烯、丙烯等塑膠原料的產量,預算規模達106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