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文姿 環境資訊中心
今夏電力吃緊,經濟部祭出多項節能措施,不過,節能只能靠換燈跟關冷氣?環保團體要求掌管建築物的內政部應從建築物管理著手,減少從建築物縫隙間流失的冷氣、及因隔熱與通風不好而須多耗用的空調。
雖然營建署回應,現行已經有新建物強制性節能的法規,但是環團指出,新建築節能法規與綠建築獎勵只針對少部分建物,營建署應提出更全面的管制目標與獎勵措施,讓社會看到建築節能的政策方向。
夏日尖峰用電來自住商 建築耗能關鍵角色
今夏用電吃緊,行政院祭出下午一點至三點公務機關強制關冷氣的記憶猶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批,這是錯誤的能源教育。政府未能提早從建築改善下手,減少耗能,以關冷氣的方式要求共體時艱,只會留下「節能就是不舒服」的印象。
洪申翰說,如果政府能提早意識到夏天的能源問題,提早改善建物的隔熱與通風,就可以減少耗能,這才是節能的「前瞻基礎」建設。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認為,夏天最緊迫的尖峰用電,五成都來自住商。而分析住商用電的使用占比,夏天41%的住商用電用於空調,到了非夏天,占比馬上降到6%。由此可知,台灣建築的通風與隔熱很差,造成耗電量大增。
蔡卉荀說,建築節能的管制分二部分。經濟部能源局推動的節能,只能管到內部的照明、家電、跟民眾用電行為,但建築物本身的設計與改善則須要內政部營建署加以管制。
只能管新建築跟綠建築? 民間批:範圍太狹隘
對於國內建築節能的管制,營建署建管組高文婷說明,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已有節能規範,全國新建物(註)均須符合,屬強制性規定。雖然97%的建築都是既有建築,但法規無法回溯既往,因此無法源依據可管。綠建築標章則屬鼓勵性質,也有節能指標。
對此,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陳秉亨並不滿意。他表示,不能只管制新建築,也不能只鼓勵綠建築,因為大部分人居住的都是舊房子。營建署將建築節能的對象限縮的太小。
陳秉亨說,建築節能不僅是能源問題,住得舒適對健康也有好處。即便舊建築無法可管,政府仍可提出改善與獎勵措施。
愈來愈熱的地球 減少住商耗能不能只靠換冷氣
住商成為關注的目標,其來有自。能源局資料顯示,住宅的排碳量正急遽增加。2016年住宅部門CO2排放量跟2015年相比,成長率為5.10%,是各部門中增長最快的。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家緯指出,內政部營建署對於建築節能的想法只有透過綠建築,這是不夠的。國際智庫研究已經指出,2020年既有建築的節能改善翻修率應達5%,且2025年後新建建築都要達近零耗能,才能達成減碳目標。我們缺乏這樣的規劃與目標。
台灣的建築能源未來在哪裡?內政部跟營建署要負起責任
台灣未來建築節能的規劃應具備什麼?洪申翰認為,一是有清楚的指標,讓社會大眾、研究單位、跟政府掌握建築耗能的現況。二是有明確的建築節能目標。三是從現況到達到目標的具體規劃。
「這部分,我們始終沒有看到」,洪申翰批。他說,民間長期訴求建築節能,從營建署得到的回應總是請建築研究所先研究看看,而建築研究所的報告卻沒有變成政策,大家看不到方向。「內政部跟營建署要負起責任!」(系列報導1/5,繼續閱讀下篇)
[註]〈建築技術規則〉規範的(新建物)適用範圍:學校類、大型空間類、住宿類建築物,及同一幢或連棟建築物之新建或增建部分之地面層以上樓層(不含屋頂突出物)之樓地板面積合計超過一千平方公尺之其他各類建築物。
環境資訊中心201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