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iPhone和紅樹林有什麼關係? 蘋果100%碳中和的全球布局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陳文姿(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今年世界地球日前夕,蘋果公布正在印度雷加德(Raigad)沿海進行紅樹林保育計畫。這個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地區,擁有2萬1000公頃的紅樹林。蘋果希望透過紅樹林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特性,降低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並作為該企業在產品製程減碳之外,實現2030年碳中和目標的手段之一。
    蘋果希望透過紅樹林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特性,降低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蘋果希望透過紅樹林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特性,降低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2030年100%碳中和 蘋果致力於產品製程減碳

    2020年,蘋果承諾在2030年對整體公司業務、製造供應鏈和產品生命週期實現100%碳中和。這項承諾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目標提早20年。

    蘋果透過低碳材料和回收材料來降低產品碳排。以iPhone13為例,它比前一代iPhone減碳11%,也是第一支在主機板電鍍上100%使用認證再生金的蘋果產品。它還用了99%的再生鎢、98%的再生稀土金屬、35%的再生塑膠(來自回收塑膠瓶)。

    蘋果透過低碳材料和回收材料來降低產品碳排。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蘋果透過低碳材料和回收材料來降低產品碳排。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除了提高能源效率,使用100%再生能源外,蘋果也協助供應鏈改用清潔能源、降低碳排。透過這些努力,約可減少75%的碳排放量。剩餘的25%,則將借助大自然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清除排放到大氣中的碳。其中,就包含能夠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土壤、植物和其他沉積物中的紅樹林。

    哥倫比亞紅樹林減碳  為紅樹林碳匯進軍碳市場鋪路

    蘋果在2018年與保育國際基金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CI)合作,在哥倫比亞西斯帕塔灣(Cispatá Bay)首次執行紅樹林保育計畫。當地約有1萬926公頃的紅樹林,估計在林木生命周期內可封存1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

    蘋果在2018年與保育國際基金會合作,在哥倫比亞西斯帕塔灣首次執行紅樹林保育計畫。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蘋果在2018年與保育國際基金會合作,在哥倫比亞西斯帕塔灣首次執行紅樹林保育計畫。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這項計畫已有明確的成果。去(2021)年5月,保育國際基金會宣布,西斯帕塔灣的紅樹林成為第一個完成碳儲存量計算的紅樹林,為紅樹林碳匯進入國際碳市場鋪路。

    保育國際基金會指出,這個成果對當地和全球都產生正面影響。在當地,社區將可透過發行並銷售「經認證之碳單位」(Verified Carbon Units, VCU)獲取資金;在全球,它可以改變世界各地紅樹林被破壞的命運——紅樹林可儲存的碳是陸地森林的10倍,換言之,當它們被破壞時,儲存其中的碳將被釋放出來,進入大氣,加速氣候變遷。

    蘋果環境、政策和社會倡議副總裁傑克森(Lisa Jackson)表示,「透過這項創新的計算方式,我們可衡量出從大氣中去除的『藍碳』,這讓其他企業能夠加入蘋果的行列,一起實現100%碳中和。」

    去年4月,蘋果更與保護國際基金與高盛合作,共同成立2億美元的復育基金(Restore Fund)。該基金將直接投資森林、濕地、草原、紅樹林等計畫,目標是每年至少移除1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20多萬輛車所耗用的燃料量。

    在印度展開紅樹林復育  尋求生態永續與生計並存之道

    繼哥倫比亞計畫之後,今年在世界地球日前夕,蘋果宣布正在印度雷加德沿海進行該企業第二個紅樹林保育計畫。

    蘋果公布正在印度雷加德沿海進行紅樹林保育計畫。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蘋果公布正在印度雷加德沿海進行紅樹林保育計畫。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雷加德地區有許多沿海、臨河的小村落,因海水入侵、堤壩毀損,多處農田與村莊已被淹沒。蘋果從去年開始資助環境研究基金會(Applie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Foundation,AERF),並透過AERF與當地社區合作,共同推動紅樹林保育,找尋永續的替代產業,支持在地生計。

    AERF是印度在地的非政府組織,也是蘋果在印度的合作夥伴。據蘋果表示,AERF正與雷加德地區因海水入侵和堤壩破壞而失去農田的社區洽談保育協議,共商如何保護鹽沼與紅樹林,已有不少當地農漁民加入計畫。

    來自Hashiware村的農夫塔庫爾(Usha Thakur)是首批簽署保育協議的村民,他的農田在1990年堤壩決堤時被海水淹沒,如今已成一片紅樹林。

    過去幾年來,馬哈拉施特拉邦出現強烈氣旋的次數更加頻繁。當地漁民帕提爾(Mangesh Patil)表示,用來隔開農田與海水的堤壩,在巨浪和愈來愈高的潮位下逐漸毀損。

    當地漁民帕提爾開始在自己和紅樹林之間找到連結。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當地漁民帕提爾開始在自己和紅樹林之間找到連結。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當時我們正在睡夢中,」他說,「潮水突然狂湧而來,浸濕了我們的床墊。隔天早上,我們才發現,整個村莊都被淹沒了。」待潮水退去後,村民開始遷至鄰近村子,但仍時常回去老家的水域釣魚、捕蟹。

    「人類必須學習因應各種自然環境,」帕提爾說,「我們正在學習,也開始在自己和紅樹林之間找到連結。這是我們的故居,我們很高興能在此生活,也會繼續造訪這個地方。」

    AERF與村民討論如何以更永續的方式利用紅樹林。蘋果除了資助保育協議之外,也提供可攜式的野營爐(bio-stoves),以取代傳統從紅樹林獲得柴火的烹煮方式。

    蘋果除了資助保育協議之外,也提供可攜式的野營爐(bio-stoves),以取代傳統從紅樹林獲得柴火的烹煮方式。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蘋果除了資助保育協議之外,也提供可攜式的野營爐(bio-stoves),以取代傳統從紅樹林獲得柴火的烹煮方式。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稿

    AERF的會長戈柏爾(Archana Godbole)說,目前這項計畫的前景看好,「與蘋果和保育國際基金會的合作,讓我們有機會探索紅樹林保育與社區發展的共榮之道。」

    參考資料

    ※本文為低碳生活部落格與環境資訊中心共同刊登之〈iPhone和紅樹林有什麼關係? 蘋果100%碳中和的全球布局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1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