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 717
氣候變遷將改變人類飲食史?吃苦耐旱的「四碳植物」將成糧食方舟
抗鹽抗旱的原民作物,例如台灣原生種油芒;或是透過生物科技將C3水稻轉殖為C4水稻都是正在進行式。而在可見的未來,吃苦耐勞的的野菜也將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餐桌上,顛覆我們對食材的記憶。氣候變遷導致各國糧食...
抗鹽抗旱的原民作物,例如台灣原生種油芒;或是透過生物科技將C3水稻轉殖為C4水稻都是正在進行式。而在可見的未來,吃苦耐勞的的野菜也將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餐桌上,顛覆我們對食材的記憶。氣候變遷導致各國糧食...
隨著美軍離開阿富汗,塔利班這個月迅速佔領喀布爾,引發恐怖活動,使許多分析者大感意外。但塔利班透過瞄準全國各地的貿易路線和關鍵產業,為過去幾個月和幾年的快速襲擊打下基礎。除了控制大部分鴉片貿易外...
近期日本太陽光電成功擊敗核電,成為電力成本預估中最便宜的能源,日本媒體也紛紛在標題同時放上核電和太陽能,以突顯逆轉新局面。7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發表2030年電力成本預測,太陽光電一躍成為最便宜能源...
日本經濟產業省上月12日發表2030年電力成本預測,太陽能成為最便宜能源,預估2030年時成本為每度電8.1~11.9日圓。日媒也指出,太陽能首次成為官方預測中最便宜的能源。然而,由知名企業家孫正義創立的「自然能...
隨著車廠和政府承諾增加電動車數量,預計到2030年將有1.45億輛電動汽車上路。雖然電動汽車可以在減少排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它們也帶來潛在的環境定時炸彈——電池。根據估計,從現在到2030年之間將有...
我國淨零碳排規劃雖尚未入法,農委會已開出公部門氣候調適第一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宣布農業部門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放,昨(25日)進一步公開具體減排作為,並預告將研商森林、土壤及海洋的碳匯機制...
獨立報報導,這份上週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的研究稱,隨著全球冰蓋和冰川融化,水重新分配到全球海洋,部分地殼失去原本承受的重量後翹了起來。美國哈佛大學學者考森...
歐盟將於2026年開徵碳關稅,美日韓等國也有意跟進。綠色和平與中研院學者今(27日)發表最新研究估計,台灣若無相應碳定價制度,2026年可能要支付360億元的碳關稅,衝擊的產值高達757億元。目前歐盟的碳價約...
全球暖化加劇,聯合國估計,未來20年將難逃全球升溫1.5°C的狀況,極端氣候及氣候危機迫在眉睫。為挽救自己的未來,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今(30日)宣布,今年的青年抗暖大遊行將在9月25日登場,遊行...
台電離岸風電第一期風場27日完成全部風機初始併聯,台電表示接下來會進行試運轉及調校,完成測試後接受調度,就能加入供電行列,該風場年均發電量約3.6億度,可供給近9萬家戶一年用電,是我國第二個完工的離岸風場...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30日)要求環保署將「2
作為外交艱困的國家,許多台灣人都很關心和友邦的關係,對於農耕隊、醫療隊等「友外作為」並不陌生。而對日本政府而言,經營外交,還能用得上節能減碳的工具,為不同的地球村民創造雙贏。日本環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