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全球暖化使北海航線大開 船舶污染入侵北極

    編譯/姜唯;審校/林大利

    路透社分析最新船運和燃料消耗資料後發現,隨著海冰融化使北極航線大開,船隻開始進入管制鬆散的極地水域,帶來越來越多導致暖化的污染。

    2016年至2019年間,西伯利亞沿岸穿過冰雪區域最繁忙的航線——北海航線,運輸量增長了58%。根據挪威諾德大學高北物流中心研究人員收集的資料,去年共有2694航次行經北海航線,主要是俄羅斯、中國和加拿大等出口國運輸鐵礦石、石油、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和其他燃料。

    隨著北海航線運輸量增長,也替北極圈環境帶來更多污染。照片來源:NASA/Saskia Madlener(CC BY 2.0)

    北海航線運輸量增 加劇了環境問題

    過去的30年間,北極的升溫速度至少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兩倍。近年來,隨著北極升溫速度不斷加快,各國政府摩拳擦掌為北極水域開放做準備。乾淨北極聯盟首席顧問普萊爾(Sian Prior)表示:「主要原因是北極海冰減少和運輸潛力增加。」

    北海航線上,天然氣油輪的運輸量佔最大宗。根據非營利組織國際乾淨運輸委員會收集的資料,光是天然氣油輪,2019年就燒了23萬9000噸燃料,2017年僅為6000噸。

    儘管武漢肺炎(COVID-19)大流行中斷供應鏈,並大幅減少全球運輸,但北極航線運輸量不受影響。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北海航線航次為935次,而去年同期為855次。

    運輸量增加造成環境的問題。這些重型船隻燃燒燃料時,釋放出二氧化碳和黑煙。煙灰覆蓋了附近的冰和雪,吸收更多太陽輻射,加劇了該地區的暖化。

    北極融冰、航線與污染圖:tmsnrt.rs/2EuNoiA

    融冰時間破紀錄的早

    航運專家估計,北海航線可以使貨船在歐洲和亞洲之間節省至少10天的航行時間。

    這條路線比經過非洲的航線短約6000海哩,比經蘇伊士運河的航線短2700海哩。

    根據諾德大學高北物流中心的資料,2019年這條航線共有2694趟航次,高於2018年的2022航次,2017年的1908航次和2016年的1705航次。這些航程集中在200至300艘船。

    今年,俄羅斯北部異常溫暖的天氣使西伯利亞海冰提前融化。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科學家說,氣候變遷相關熱浪在7月下半月打開了北海航線,是該地區有史以來最早的完全融冰紀錄。

    北海航線、北極地區的交通量預計變得更大

    隨著夏季高溫使海冰進一步退縮,交通量預計將變得更大。根據航運資訊平台Marine Traffic的資料,去年9月是該航線最繁忙的月份,有34艘船隻通過,8月為29艘。

    北海航線以外的交通也在增加。政府間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工作小組的研究顯示,2019年共有1628艘船進入該北海航線以外的北極地區,比2013年增長25%。

    2019年共有1628艘船進入該北海航線以外的北極地區,比2013年增長25%。照片來源:IanJoughin/IMBIE

    諾德大學高北物流中心常務董事史托克維克(Kjell Stokvik)說:「過去幾年,我們在運輸方面一直保持穩定的成長。只要全球市場對燃料和礦物貨物有需求,這種趨勢就會持續下去。」

    斯托克維克說,俄羅斯特別仰賴北極的能源和礦產開發來推動貿易。總統普京丁(Vladimir Putin)更設定了2025年每年通過北海航線運輸8000萬噸貨物的目標,是目前運輸量的兩倍以上。

    針對燃料外洩風險 IMO著手擬訂規範

    環境人士也擔心北極水域燃料外洩的風險。惡劣的環境條件使清理工作更加艱鉅,一旦外洩,對敏感的生態系統會造成更嚴重的破壞。

    1989年,一艘埃克森.瓦爾迪茲(Exxon Valdez)油輪在阿拉斯加南部發生原油外洩事故,在長達1300英里(2100公里)的海岸線蔓延了數月,嚴重損害威廉王子灣的海洋動植物,是最嚴重的人為環境災難之一。該地區因此訂出新規範,作業船隻必須有雙層船殼。

    兩極水域均受國際海事組織(IMO)極地規範的管轄,「鼓勵」船舶避免在北極使用或運載重質燃油。IMO目前正在推動2024年全面禁止在北極使用和運輸重質燃油。

    但是環保人士指出,這條法規的草案正由成員國談判中,目前其中藏有一項條款,可豁免北極海岸線國家船籍的船隻至2029年。

    此豁免條款的受益者將是今日最大宗的北極燃料運輸者,包括俄羅斯和加拿大。普萊爾說,這樣的大漏洞將使這條法規形同虛設。

    當被詢問此豁免條款是否破壞法規效果時,IMO發言人僅表示:這是成員國在有關論壇上討論後做出的決定。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0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