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吸碳不如減排 歐專家:捕碳技術無法解決暖化

    也許你想知道

    歐盟科學顧問委員會指出,從空氣中吸取二氧化碳的減碳方法,會致環境風險或價格昂貴。因為二氧化碳減少速度太慢,必須靠所謂的「負排放技術」幫忙。委員會警告,依賴負排放技術而逃避傳統減排方式,可能導致嚴重全球暖化。

    編譯/姜唯 審校/蔡麗伶

    歐盟科學顧問委員會(EASAC)1日發表新報告指出,考量緩解氣候變遷所需的減碳規模,從空氣中吸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是冒著破壞環境的風險,就是非常昂貴。

    因為二氧化碳減少速度太慢,不足以迅速達到零排放,必須靠所謂的「負排放技術(NETs)」幫忙。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而設想的絕大部分方法,都必須在本世紀下半葉大規模部署負排放技術。根據IPCC計算,2050年後,每年必須捕捉和儲存大約120億噸,相當於今日全球排放量的1/3左右。

    Jay Inslee(CC BY-ND 2.0)
    瑞士碳捕捉公司Climeworks是目前全球僅有的吸碳工廠。圖片來源:Jay Inslee(CC BY-ND 2.0)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薛佛德(John Shepherd)教授說:「負排放技術聽起來很棒,但無法取代從根本快速減排。傳統方法仍然是我們最安全可靠的選擇。」

    歐盟科學顧問委員會是歐盟的顧問,由28個成員國的國家科學院組成。委員會警告,想依賴負排放技術而逃避傳統減排方式,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全球暖化,影響後代子孫。

    這份報告評估了各種可能的吸碳技術,包括IPCC所倚重的「生物能碳捕捉與封存」(BECCS)技術。BECCS內涵包含種樹,讓樹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然後燃燒以發電,同時捕獲排放物並掩埋之。

    但報告作者之一、EASAC的計畫總監諾頓(Michael Norton)教授認為這個方法有嚴重的問題,不但需要大面積土地,生產和運輸燃料也會消耗大量能源。此外更可能加劇發生中的第六次大規模滅絕,造成巨大的生態損失。

    報告寫道,種植新的森林和改善土壤可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但目前全世界的樹木和土壤正在消失,要逆轉這些趨勢是個嚴峻挑戰。

    最高科技的可能性是直接從空氣中抽掉二氧化碳,但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吸碳工廠,每年只能捕獲1000噸。

    除了技術上的困難外,也缺乏廣泛的碳稅制度。「現在沒有人會這樣做,因為沒有人要付錢。」薛佛德說。

    儘管如此,報告也指出,負排放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必須繼續,因為它們可以在難以避免的排放問題上發揮小而關鍵的作用,例如全球航空業的排放。

    薛佛德說:「人們現在開始談電動飛機,但我不認為我這一生中有機會看到。找一種讓飛機繼續飛,但是可除掉其碳排的方式可能更有機會。」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學者威廉森(Phil Williamson)表示:「這份報告要傳達的訊息十分清楚:不要想把減排工作推遲50年,目前大多數的減排假設就是如此。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規模——縮小氣候模型中不切實際使用負排放量,盡快可能地擴大實現淨零排放的雄心。」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1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