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核融合技術傳突破歷史性難題 離商轉仍遙遠

    編譯/姜唯;審校/許祖菱

    人們長久以來探詢核融合作為一種安全、高產能的環保零碳能源之可行性,卻一直沒有斬獲。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美國能源部國家實驗室在一次超乎預期的實驗結果中,首次在核融合技術有所突破。不過,能源部和實驗室皆尚未正式公布實驗結果。

    科學家堅信核融合商轉仍言之過早,這次突破性的實驗亦造成部分設備損壞,但已經成為核融合科學家們的熱門討論話題。

    位於加州的「國家點火設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NIF),是美國國家能源實驗室建造的核融合設備。圖片來源:Damien Jemison/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位於加州的「國家點火設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NIF),是美國國家能源實驗室建造的核融合設備。圖片來源:Damien Jemison/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核融合歷史突破 輸出能量大於傳出能量

    核融合是太陽能量的來源,被認為是取代化石能源、傳統核分裂核能,又可供應全世界能源所需的終極解決方案。科學家不斷尋找生產這種能源的方式,卻始終無法突破「能量淨增益」(net energy gain)這道屏障——使核融合反應後,產出能量能夠大於輸入能量。

    位於加州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使用一種核融合技術「慣性局限融合」(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以雷射衝擊處於過熱等離子體(或稱電漿)狀態的氫同位素,使之融合成氦,同時釋放出中子和零碳乾淨能源。科學家研究這項技術數十年,終於傳聞出現突破。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此次核融合反應產生了大約2.5百萬焦耳(MJ)的能量,而產生雷射所消耗的能量為2.1百萬焦耳,已經使輸出能量大於傳出能量。

    核融合專家、倫敦帝國學院物理學家特瑞爾(Arthur Turrell)說,「自195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證明核融合可以釋放出比輸入更多的能量,而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似乎終於徹底打破了這個矗立數十年之久的目標。」

    距離商轉仍遙遠 研發資金持續注入核融合領域

    消息來源表示,此次實驗的能量輸出超乎預期,造成部分設備損壞,但已經成為核融合科學家們的熱門討論話題。

    儘管如此,《彭博社》指出,核融合距離商用還相當遙遠,更別談提供足夠的乾淨能源,或是幫助世界淘汰化石燃料、因應氣候變遷。核分裂技術已經商業化數十年,仍然只產生全世界電力的10%,遠低於煤炭和天然氣。

    核融合的市場潛力也將受到太陽能和風能的挑戰,這兩種能源都更便宜且擁有成熟的供應鏈。它們主要的缺點——間歇性發電——正在被快速發展的電池儲能產業緩解。

    假如核融合能夠擴大規模,就可望提供不間斷的乾淨能源,而且風險和危險廢棄物比核分裂少。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BNEF)的資料,2021年,核融合新創公司獲投資總額躍升至23億美元,今年的投資總額可能超過10億美元。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5201